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高校领导班子分工探析

时间:2024-04-25

【摘要】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内部管理领导者的集合,对高校人才培养、发展建设起着决策、引领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相对完整的体系对高校领导进行指导性分工,个别学者也仅仅停留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高校领导班子整体性能等宏观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旨在找出高校领导班子分工的具体方法及原则。

【关键词】高校  领导班子  分工

一、研究意义

高校内部职能多样化,如何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效能,是各高校如今都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高校领导班子分工的法律依据、方式方法入手,从教育学、管理学的视角对高校领导班子的分工进行了分析,最后用系统论的结构对高校领导班子的工作系统结构进行了搭建,在工作系统结构基础上指出了分工原则,可根据此原则对各高校领导班子进行合理分工。

二、领导班子的含义

“领导”一词,管理学认为“领导是激励、影响和引导组织中的其他人为了组织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署实现组织目标。”行政管理学认为“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组织目标和社会环境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可以得出,领导班子是组织中处于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地位的领导者集团,其作用是激励、影响和引导组织中的其他人实现组织目标。

三、分工的积极作用

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提出“可以将复杂劳动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劳动,先专注干好每项简单劳动,提高其熟练程度,然后再将各简单劳动组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劳动效率。”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一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有利于新工具的发明和技术进步。由此可以判断,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高校领导班子的成员构成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同时规定基层委员会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并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我国高校内部领导班子是由担任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委员会的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担任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组成。

五、我国高校领导班子分工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党的委员会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体系做了明确分工,指出党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学生工作部,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并组织离退休党员教职工开展活动,设立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规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体系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主要负责发展规划、人才引进、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基本建设、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安全保障、后勤服务、资产管理、招生就业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以上法律法规,是我国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分工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六、高校领导班子分工的理论指导

(一)以教师、学生为管理对象对高校领导班子进行分工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科学,高校领导班子的分工应在教育规律指导下进行。教育学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构成了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即教師,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中介系统则为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学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组织内部的主体,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要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所有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教育学认为,高校领导班子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和服务,其他工作都应以“教师”和“学生”延展开展,由于“教师”、“学生”的角色不同,可以根据这两种不同教育管理对象为内容对校领导班子进行分工,对工作划分两条主线,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主线和以“学生”为主线的分工。

以教师为主线体现在:招聘教师、管理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教学设施;以学生为主线体现在:招收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就业;这种分工虽然主线明确,但支线模糊,虽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没有体现职能化管理的特点。

(二)以职能化管理对高校领导班子进行分工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目标价值。管理学认为“计划”是由“组织机构”组织实施的,在“组织机构”中存在管理层级和结构类型的。层级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根据管理学观点,可以得出高校领导班子属于学校内部管理的高层管理者,各个职能部门是平行组织统一归领导班子管理,高校领导班子可以根据“职能型结构”构建领导班子分工结构,各个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管理职能不同的部门,达到分工内容职能化。但学校的管理较企业管理复杂,包涵多项职能,如何将职能相近或职能相生的部门归属统一领导管理还需进行系统分析。

(三)搭建高校主体工作系统结构,对领导班子进行分工

系统学认为“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系统结构取决于系统之中的要素,由这些要素联系形成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综合,并由这样的综合导致了系统的一种整体性规定。”第一,结构反映的是系统的内部关系,具有规定性;第二,系统结构反映系统中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具有稳定性;第三,系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联系与制约的关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第四,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并不一致,各要素的联系有的是本质上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联系,体现系统的多样性。根据系统学观点,以各个职能为要素,以教师、学生为职能载体进行工作系统搭建。

搭建:由“規划”连线“招聘”、“招生”,“招聘”连线“教师”,“教师”连线“教学”、“对外交流”、“科研”。“招生”连线“学生”,“学生”连线“教学”、“对外交流”、“日常管理”、“就业”。由“建设”连线“设施”、“设施”连线“维护”、“维护”连线“教学”、“科研”。

根据搭建的系统结构,各高校可以结合班子成员的数量,进行分工。分工原则为:第一,每名成员所承担的工作量大致相等;第二,根据工作量,将有直接联系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第三,资金要素、监管要素、安保要素与以上搭建的任何要素都构成直接关系,可作为分工工作量的补充要素,与其他要素进行结合;第四,党委下设及指导的各部门按照党的相关章程进行分工。

七、高校领导班子分工的现实思考

(一)高校领导班子分工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高等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对班子成员的分工,在分工过程中既要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资历经验进行分工,又要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对班子成员进行分工;既可以确定分工内容,又可以适时调整分工,但无论如何分工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高校领导班子分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在我国普通高校中,按办学层次可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按隶属关系可分为中央部属院校、省属院校以及市属院校,按照学科分布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学类、农学类等多个种类,按照社会认知可分为一流大学、非一流大学;按照地域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关于高校的分类,国家机关和社会教育机构有多种分法,这也体现我国高校办学多样化的特点和地域化差异。因此,针对各高校的领导班子分工就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地域优势、政策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的主要及重要工作,结合这些工作对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既突出重点又符合规律,既科学分工又突出特色。

(三)高校领导班子分工要坚持科学分工

高校领导班子分工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工,第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客观因素,尊重历史,体现分工的历史延续性,保证领导班子分工的结构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谋求整体效能的提高;第二,要把联系性强、依存度高的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专业”分工,提倡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体现监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不能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能把组织落实和监督检查交给同一名班子成员;第四,要根据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用发展的眼光对校领导班子进行整合分工,在搭建校领导班子分工的结构上要有所预留,例如在办好本科时要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准备,在成为省内一流的高校同时要考虑成为国内一流,在成为国内顶尖的同时考虑到成为国际顶尖,因此在对领导班子分工时,考虑到可能会因一些发展性强、延展性高的工作扩展出新部门、制定出新举措,要根据这种可能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结构空间预留。

参考文献:

[1]孙优萍,谢军波.组织行为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玉保.高等院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王太盈.亚当_斯密的思想体系和贡献[D].东北大学,2014.

[4]李英东.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工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

[5]斯蒂芬·罗宾斯,刘刚(译).管理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6]李海萍.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审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李静.依法执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张强(1979-),男,法学硕士,中共党员,沈阳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