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记者|金 姬 实习生|吴遇利
生态之城,房前屋后像公园
记者|金 姬 实习生|吴遇利
按规划,2040年的上海,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目前的1.6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现在翻一番;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上海。
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确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城市森林。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各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都作出了相应的安排,苏河两岸、绿色步道、郊野公园等等规划接连推出。上海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为民、利民、惠民的主要途径,接地气、得民心,市民居住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增强。
“绿色”是全球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9月17日,第2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了上海拥有的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17年保持在3%左右,建成了一大批污水、固体废物、废气治理等环保工程。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近10年来年均下降4.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PM2.5年平均浓度近三年来年均下降1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上世纪末的3.6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7.8平方米。”
2016年,上海2040总体规划出台——到2040年,上海将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远景令人充满期待。按规划,2040年的上海,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目前的1.6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现在翻一番;全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上海。
为了成为“生态之城”,上海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为补足生态环境短板,上海先后开展了“五违四必”(“五违”指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指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等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而土地整治是重要载体和抓手。
上海新天地太平湖。
据悉,上海通过土地整治,拆除污染企业,逐步梳理和恢复自然生态功能,从源头减少了污染排放,倒逼区域“排毒”。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昔日河道黑臭、破旧厂房和废弃宅基地混杂的景象一去不返,彻底清算了老大难区域的“环境账”。此外,上海市还对零散宅基地进行置换拆并,提高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辅之以相应的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减少农村污染排放。
在小说《鼠疫》中,阿尔贝·加缪营造了一个看似真实,实际上却荒诞的世界景象:在突然被鼠疫包围的阿赫兰城,为了摆脱厄运而努力,并四分五裂,最后又万众一心。在局外人看来,阿赫兰城的这些纭纭的局内人,在他人和自己处于同样境地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最终,选择将改变一个荒谬世界的逻辑,并且感化他人,以获得正义的力量,从而把荒诞的灰色世界变成阳光普照的、鼠疫消失的光明世界。
例如,浦东新区宣桥镇的两港装饰城一直是上海南片采购建筑装饰材料的地方,鲜为人知的是这片12万平方米的地方竟然是一处违法建筑。借着今年“五违四必”的东风,这一带的违建已经被全部拆除,未来规划把拆违后的土地改造成绿地,配有健身步道,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场所。
到2017 年底,上海计划完成“198 区域”(集中建设区外工业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项目立项2750 公顷,验收2050 公顷。截至2017年6月,已完成立项4055 公顷,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量,并完成验收1681公顷。这些减去的建设用地,都将清除区域污染“毒瘤”,大幅改善生态环境。
上海今年的生态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河长制”了。根据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要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但上海敢于争先、自我加压,明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这一目标。2017年9月,上海市水务局宣布,上海已实现河长制的全覆盖,提前16个月完成了中央的部署要求。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兴,水环境建设在上海生态环境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上海分别于今年2月和3月,公布了第一批471条段河道的河长和第二批702条段河道的河长;各区于6月底前,公布了第三批河长名单,主要是管理名录内的镇村级河道;今年8月底前,各区又公布了第四批河长名单,包括名录外新增河湖、其他河湖和小微水体的河长。据悉,在上海各区,有河长管理的小微水体已达到55864个。
北外滩城市绿道。
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民众的承诺。从目前的整治进度来看,河长制的倒逼作用显著:全市列入整治计划的1864条段1756公里中小河道,已全部完成“一河一策”编制;相关水利工程已完成1377公里,占总量的78%;沿河“五违”整治完成347.3万平方米,占总量的99%;污水管网新建完成288公里,占总量的93%;工业企业治理完成1748家,占总量的87%。
以金山区为例,太平港原本是条“国家级黑臭河道”,河水又黑又臭,河面满是垃圾。经过半年多的整治,这里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河水清澈,河岸整洁,河岸还修建了一条樱花步道供市民休闲娱乐。作为太平港的“河长”,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多次到现场巡河,推进整治工作。他介绍,金山共有1000多名河长,为了督促河长虚职实做,金山在确定“河长”名单时,将河道现状特点、整治难点与河长的履职经历及本职工作相结合,提升了履职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当河道整治和“五违四必”结合在一起,交出的生态单出奇漂亮。位于金山卫镇的卫城二组浜,是条只有500米长的小河浜,2016年就被列入市级黑臭河道整治名单,经过几个月整治,河水明显变清。2017年,区镇有关部门多方协商,决定对这条河道“动大手术”——全面拆除周边违建,打通断头浜,对河道和周边区域彻底改造,努力恢复特色文化村落的水系形态,引进相关人才入驻,“城中村”的面貌不复存在。
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倡导下,绿道建设已经成为国际城市的普遍选择——听鸟叫蝉鸣,看花开蝶舞,无论散步、快走或骑车,行在其间非常惬意——而根据上海市的绿道专项规划,到2020年,全市要建1000公里绿道,到2040年,这个数字还要翻一番。2016年,全市已经完成了203公里绿道建设,2017年的计划建设达到213公里,今后还将以每年200公里的速度递增。
早在2015年,上海市绿容局就牵头研究编制了《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其中包含《上海市绿道专项规划》,要求各区都编制“绿道建设专项规划”,在不同段的环城绿道呈现不同的景观特色——比如靠近顾村公园的绿道有樱花可赏,靠近闵行文化公园的绿道则有玉兰花可观。
以闵行区为例,2015年建成的3.8公里沪闵路绿道示范段,是上海首个慢行系统。在此基础上,闵行区2016年打造了区级绿道“闵行1号绿道南段”,将绿道从六磊塘向南延伸至东川路,再经环路到江川东路紫星路,市民可以一路走到黄浦江边。
而普陀区的绿道不仅是绿起来的通道,还要让居民坐得下来,成为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为目标的崇明,2017年全区治理区块内计划共整治环境“脏、乱、差”258处,整治不规范畜禽养殖198处,相关土地完成复垦后将建设生态廊道3527亩。
可以说,如今的绿道如同一条翡翠项链,串联起上海全城一片片原本孤立的绿荫,在打造城市慢行系统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休闲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园,这些“都市绿肺”在不断延长开放时间的同时,让老百姓感受到不断增强的绿意。
崇明县横沙乡惠丰村。
2011年7月起,上海首批35座公园试点延长开放时间,试行“夏令时”——7月到9月的3个月内,开园不晚于5时,闭园不早于20时。2017年,延长开放的公园增加到了133座,43座公园全天开放,市民无论是早锻炼还是“孵夜公园”,都更加从容。根据规划,“十三五”上海公园数量将增至300座,预计其中八成将延长开放,使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惠及更多市民。
除了城市公园,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上海还将建设21个郊野公园,目前已经启动建设7个,2017年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将达到6个。这些建在郊野、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望得见田、看得见水的大公园,唤起了都市人深藏于心的“田园梦”。
首批试点建设的7座郊野公园一期项目,涉及的工业用地减量化搬迁企业就超过500家。政府的“绿色决心”可见一斑,这7座郊野公园也不负众望,各有千秋。
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定位“多功能农场”型,中华村农家乐、农家菜园、廊下生态园和智慧农业等公园“十景”给去过的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兴岛郊野公园定位“远郊生态涵养型”,一期5.58平方公里范围内保留了原来大片的橘园,有600亩之多,还有樱桃、黄桃、葡萄、梨、无花果等400亩其他水果以及原来的河道等,为呵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青浦青西郊野公园定位“远郊湿地型”。围绕园内的“大莲湖”形成的生态保育功能区、水乡农田示范区、渔村休闲体验区,都离不开“水”元素,这也是湿地的特征。
浦江郊野公园的定位是“近郊都市森林型”,公园内有大面积森林,但要真正感受这片森林的魅力,恐怕要等到秋季。据悉,园内种植了大面积的银杏等彩色树种,待到秋季将呈现彩色森林,其中8棵银杏树龄在100-300年。
嘉定嘉北郊野公园定位是“近郊休闲型”。9月开园恰逢金秋收获时节,市民游客一入园,4500亩绿浪滚滚的水稻田,80亩彩色水稻田将扑面而来。园内还有1.8公里乌桕大道、1.7公里枫香大道、2.7公里杉树大道,深秋时节将陆续变色,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松江广富林郊野公园,确定今年年底开园,定位是“文化遗址型”,因为公园位于广富林遗址处。而松江松南郊野公园将于明年年底开放,定位是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据悉,公园以现状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经济果林为生态肌理,以千年古渡口为文化积淀,形成水、林、田、村相融相依的风貌特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