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4-04-23

记者|姜浩峰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

记者|姜浩峰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5所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身处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等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早前上海市所提出的《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在学科建设方面,上海高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由2012年初的40个增至目前的89个。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说:“伴随着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自全国各地的3400余名2017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本科外国留学生新生走进复旦大学,开始了他们的大学新生活。

名师引领正学风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迈好学术生涯的第一步!”9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受邀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以《迈好学术生涯第一步》为主题,为3500余名2017级研究生新生和60余位2017年新上岗研究生导师作专题报告。

作为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华东理工大学近年来特别重视邀请名师来校授课。

陈凯先院士的专题报告,以达尔文和华莱士有关谁首先发现进化理论而互相谦让这一案例,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个讲座,旨在围绕当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系统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约65%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单位就业。

在这开学第一课上,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寄语新入学的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说,希望大家勇于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严守科研规范的倡导者。

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坚向《新民周刊》记者透露,上海大学有一组非常热门的通识课——“大国方略”系列课程。“这组系列课程,集中了上海大学‘高峰’‘高原’学科和强势专业的优质师资,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还有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千人计划’专家等,涉及学科或专业有大数据、无人艇、超导材料、信息安全、心脏修补、材料基因、公共艺术、影视制作、建筑、金融、经济管理、知识产权、社会网络等。”李坚表示,“强势学科的名师大家参与授课,保证了教学质量。这些大家自己不畏艰难的经历,以最雄辩的方式,揭示了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大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动力。”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有关“立德树人”,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柯勤飞说:“教育部即将推出国家《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我觉得对我们这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大学来讲,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9月开学之初,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委指导,由上海师大主办演出的原创话剧《师说》,在上海师大引起了较大反响。这部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知名导演杨昕巍执导,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学子表演的话剧,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的故事。作为上海师大的创办者,廖世承当年苦苦寻求教育救国之路、教育兴国之途。

杨昕巍在收集廖世承先生身世素材的时候,发现了他与当年知名学者诸如钱锺书等人的交集。在杨昕巍看来,唯有名师引领,才能以正学风。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模式,正在打造我国第一个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计划2020年载人挑战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如今,在上海,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核心支撑的,正是上海正在着力建设的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高校来说,在岗高层次人才大幅增加,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0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0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534人、“长江特聘”教授303人。这些领军人物,在上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

学科建设稳提升

根据《布局规划》,到2020年,上海高校一级学科点建设数量稳定在550个以内,覆盖95个一级学科。新增学科点主要用于发展经济社会急需的支撑学科和紧缺学科。到2020年,使上海高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新水平,20个左右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80个左右一级学科点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且这些一级学科点中至少有一两个二级学科或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规划公布至今,上海已率先对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上海市政府于去年年底与教育部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部、市继续重点共建在沪8所部属高校,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上海还遴选出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通过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上海已分类支持102个学科点加快发展,并取得显著进展。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透露,在学科建设方面,上海高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由2012年初的40个增至目前的89个。五年来,上海高校每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均占全市获奖总数50%左右,其中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占全市获奖总数超过60%。

“高峰”学科面向国际学科前沿,瞄准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目标是建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制度先进、高端人才集聚的学科点。譬如华东师范大学传统强势学科教育学、地理学,分别入选“高峰”I类、II类计划。所谓Ⅰ类“高峰”学科,其建设目标为: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所谓Ⅱ类“高峰”学科,其建设目标为综合实力努力趋近全国第一,并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通俗点说,就是在全国数一数二。

“高原”学科群则向两个维度进行构筑——广度、深度。在财政上——一方面,上海鼓励高校利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式转变后的校级统筹资金,构筑“高原”学科群;另一方面,对于符合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建设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高峰”“高原”所带来的,是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以同样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该校于2015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建立高峰学科机制保障。其通过对各二级学科的整合,来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发展。与此同时,上外还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关键人才储备。无论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还是乌尔都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爪哇语、普什图语等,都力争在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

在“高峰”“高原”建设的第二阶段,亦即2017-2020年,上海市级财政继续加大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建立中期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

直面经济社会“主战场”

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聚焦全球纺织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前沿,基于纺织学科内涵发展和领域拓展的自身需要,结合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目标定位,以及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确定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为对应学科,同时辐射带动控制、机械、环境、化学、管理等相关学科,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着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先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纺织新材料”“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综合性、涵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六大学科领域。

近几年来,东华大学学生就业率方面保持高位稳定,2016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7.15%,学生就业分布行业广泛,76.51%的东华毕业生成为上海新的建设力量。

在上海师大副校长柯勤飞看来,一流学科的锻造,离不开学校的立校之本。她告诉记者:“上海师大必须凸显师范特色。之前,我校已有两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一‘语文教师教科一体化培养’和‘面向教育国际化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最近,我校与全国6所部属师范院校及其他24所地方师范院校共同入选‘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工作单位。我校师范生的培养,离不开我们所处的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正在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卓越的基础教育是卓越城市建设的必然组成部分,教师教育也必须相应尽快实现从基本满足需要到卓越的跨越。”

上海师大教育学院现代校长研修中心王健副教授则表示,从2012年至今,该校已组织十多批次400多名师范生,分别赴美国、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和考察,安排师范生走上当地中小学讲台进行实习教学。该校于2011年组建的以首任校长廖世承名字命名的“世承班”,从师范生中选拔优秀学子,进行专门培养。学校还组织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建立“卓越教师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师范生入职前的实践培养。同时,学校还积极创新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模式,与各区开展战略合作,在上海各区建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在王健看来,这些都可以纳入“就业一公里工程”的范畴。该校此举,亦赢得了经济社会“主战场”的肯定。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即表示:“上师大本硕连读的师范生,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有情怀,有情调,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我们欢迎这样的学子成为市三女中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