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不小可
我想说的这部美剧,是已经播了12季的《犯罪心理》。说实话,十多年前刚追这部长寿剧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拒绝不仅是因为它在每集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安排一句名人名言——比如“尼采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必回以凝视。”“戈雅说:被理智抛弃的幻想,制造出不存在的怪兽。”总觉得有点掉书袋。
此外,习惯了《CSI:犯罪现场调查》这样用实证破案的科学套路,对于《犯罪心理》随性的“侧写”,一开始也颇为不适应——只是听说有关罪案的描述,描述还不到五百字,就能判断犯人可能的年龄、肤色、职业甚至婚否、癖好、身体健康状况,最后还一一得到验证,这真的不是编剧在用“金手指”自娱自乐吗?
結果,还真不是。一次,听朋友谈起国内刑侦警察的办案思路,幡然醒悟:这些看起来朴素的判断,比如犯人是否激情犯罪,是否具备处理现场的能力,是否具有反侦查能力,虽然没有美剧里那么炫酷,其实道理却如出一辙——都是“侧写”(profile),从犯罪的表现方式推断出犯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从而为缩小调查范围、迅速锁定嫌疑目标服务。
接受了这一点,再看《犯罪心理》,就发现一切都不那么夸张了。
犯罪侧写:
从心理学出发为罪犯画像
《犯罪心理》原定的剧名叫《匡提科》(Quantico),是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王子县的一个镇名,也正是FBI的所在地。电视剧开头,主角背后那些密密麻麻的黑白头像,也正是历史上真正的凶犯。
FBI分工细密,凶杀有凶杀部门,失踪人口有失踪人口部门,而所有的部门里几乎都有一个下属的行为分析小组,简称为BAU(Behavioural Analysis Unit)。按照FBI官方网站的说明,BAU的使命,就是提供行为的可操作性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基于调查的。包含的领域有反儿童犯罪、反成人犯罪、通信恐吓、贪污和投弹以及纵火调查等等。BAU服务的对象包括联邦、州、地方以及国际执法机构,反应非常迅速,职权范围也大,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出现在美国任何地方的案发现场。
正是这个BAU部门,被《犯罪心理》单列出来,让“集体侧写”成为了电视剧里的主角。这个隶属于FBI的行为分析部门,利用多种手段为警方分析最重大的案件,分析凶手的心理特征和作案趋势,以便在更多人受害之前及时阻止凶犯的下一步行动,并将其缉捕归案——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探员们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往往是一听到案件描述,就集体登机,在飞往犯罪地的路上搜集各种资料,作出侧写判断,飞机降落之后,距离凶犯也就剩最后几公里了。
不仅部门源自真实,电视剧的主角David Rossi也有原型人物——他就是FBI的侧写师John E.Douglas。著名的“犯罪两分法”就是Douglas所创。这种归纳法根据犯罪事实将罪犯分成“有组织型”与“无组织型”,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共性对罪犯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这位侧写师曾与人共著有《犯罪分类手册》,被奉为“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圣经”。而他写的另一本书《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则几乎就是《犯罪心理》编剧参考的重要资料,无论是其中涉及的真实案件,还是侧写领域的专业术语。
来看看Douglas本人所作的侧写吧。1979年,旧金山出现了一个“林径杀手”,专门屠杀独自出门的女性徒步旅行者、慢跑者,死者均被抢走钱财和珠宝首饰,头部中弹而死,有的赤身裸体却未遭性侵,有的衣着完整。
Douglas对此作出的侧写是:“凶手是当地人,性格内向,对自身没有把握,没有能力与受害者对话,没有能力通过花言巧语或者哄骗来诱使她们做出他想让她们做的事情。旅行者个个都身强力壮,闪电式袭击向我清楚地表明,他能够控制受害者的唯一途径,就是乘其不备将她杀害。凶手不认识这些受害者。案发地点十分偏僻,挡住了外界的视线,意味着凶手实际上有充裕的时间针对每一个受害者上演他的幻想剧。然而他仍然觉得有突然袭击的必要。没有出现强奸,只是尸体被摆弄过。受害者年龄和体形各异,无特定偏好。我认为他有前科,蹲过监狱,前科可能包括强奸,或者更有可能是强奸未遂,不过在这一系列谋杀出现之前没有谋杀前科。他在作案之前可能有过某种激发型的紧张性刺激。他是白人,因为所有受害者均是白人。他从事的是机械操作或工厂体力活一类的蓝领工作。鉴于他作案很有效率并且至今为止成功躲过了警方的搜捕,我将其年龄定在32-36岁之间。我认为他相当机敏,如果他曾经接受过智商测验,智商指数可能远远超过平均水平。他有尿床、纵火及残害小动物的历史。还有一点,凶手有语言障碍。”
而最终发现的凶手,是一个工艺美术老师,50多岁,秃头。他有一个专制霸道、经常体罚他的母亲和一个至少在感情上虐待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拥有超常智力的孩子,只因严重口吃而受到别人捉弄。他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尿床不断和残害小动物的特征。步入成年后,他的愤怒和挫折感便转化为莫名其妙的大发脾气以及难以克制的性冲动。他头一次犯罪入狱是因为持刀袭击了一位妇女,当时他的婚姻关系非常紧张,孩子又刚刚问世。
可以说,除了岁数上有所出入,Douglas的侧写几乎像是神来之笔。
或许正是为了致敬Douglas,《犯罪心理》在开播的第一季第一集几乎照搬了同样的罪犯,而案件本身则变化为掳走单身女性——看起来几乎就是章莹颖案的翻版。
在西雅图,一个女人上了陌生男人的车,而之所以上车,理由其实很充分,她通过网络找到他,想要向他买车,先进行试驾。一路上,这个男人都表现得和蔼可亲,提醒她要检查车子的引擎,在试驾完成后又主动提议顺路捎她回家。可就在回家路上,车子没有像她预料的那样在路口右转,而是一路急踩油门驶向目的地不明的远方……等到再被发现时,她已经死在了荒郊野外。
David Rossi,也就是电视剧里的Douglas对犯人作了和“林径杀手”案几乎一模一样的侧写,尤其是其中的一句:“如果你们发现他有严重口吃的话,不要觉得奇怪。”旁边有小探员不明就里,问:为什么说他口吃?回答是:“案件都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因为犯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在人群里把受害者诱骗上车,无论何时他都深深地为自己感到羞耻。”
有趣的是,剧组将主角命名为“David Rossi”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在播出200集纪念访谈里,扮演者提到了这个名字的来历——“当年的辛普森案,第一个被叫上听证席的是一个叫David Rossi的洛杉矶警员,他是意大利裔,当时我们都看了那场审判。我记得触动我的是,在那三四天里他們都让他在场,而他的活不过是接接电话、发派警力。他穿着蓝色警服,表现得很有专业素养,这么多天都在接受‘惩罚,却一直表现得很绅士、很专业。那时我就想,有一天我要以他的名义,向所有平凡的警察和女警致敬。”
从真实案件中来的故事
自2005年9月22日首播以来,作为美国CBS电视网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视剧之一,《犯罪心理》已经走过了12年,第13季也即将开播,在欧洲各国都有海外版,也曾多次获得艾美奖和人民选择奖提名。十多年里,演员来来去去,有不少主力队员都退出了,甚至就在第13季即将开播之际,还传出消息称,剧中的BAU小组老大扮演者因为与编剧发生争执并踢了编剧一脚而被剧组开除了……
不过不管怎样,借由《犯罪心理》,我们得以一窥FBI旗下的犯罪行为分析小组,到底是怎样一支队伍。
首先,它的核心成员有六个人,包括一个整天顶着一张扑克牌脸的小组主管,擅长侧写、审讯和谈判;一个波多黎各裔探员,擅长从罪犯的角度去研究犯罪心理,同时具备超强的近身格斗能力;一个天才博士,拥有化学、数学、工程学三个博士头衔,智商高达187,每分钟能阅读两万字;一个BAU的元老级人物,退休后发挥余热为小组当顾问;一个美貌的对外联络官,擅长与被害人家属沟通,在媒体面前充当新闻发言人;还有一个黑客高手,每天坐在无数电脑屏幕前为小组提供各种信息查询、电话跟踪、网络破解。
这些人的压力有多大?胖胖的黑客少女曾经说过一句话:“一想到外面有12条人命就握在我洋娃娃一样的手里,我就天天睡不着。”
早在开播的第一季第一集片头,剧组就引用了英国作家Joseph Conrad的话:“没有必要信仰超自然的罪恶根源,人类本身就能胜任任何邪恶。”这部每集都会出现一个变态杀人犯的电视剧,被剧中的天才博士形容为:“你以为我们对付的是连环杀手,不,我们对付何种各样的精神病。”
没有必要怀疑虚构作品里的恶意是否真实,因为现实生活更具有想象力。
绑架几个女孩看她们自相残杀,杀了几百个人把人骨制作成风铃,受寄生虫困扰所以把2000只蟑螂洒在被害人身上让他也感受同样的痛苦,有收集人体某一部分的癖好,被邪教洗脑,上暗网竞价拍卖人类猎物,在公共场所投毒,纵火,疯狂迷恋杀人凶手的模仿犯……当你觉得电视剧里的情节已经光怪陆离到不可思议时,现实只有更离奇。
实际上,《犯罪心理》中的许多案子都有现实依据,比如第二季中的一个案件“The backpacker killer”即来自于澳大利亚贝朗基罗省立森林的背包客失踪案——2年半里这个地区失踪了7个人,都是背包客。毫无头绪的警方求助人类学家,判断兄弟两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才从一个家族里找到了嫌疑人,又从他家中搜出了所有受害者的露营用品。
又比如前些天在微信公众号流传的加拿大养猪场屠杀妓女案——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温哥华东区是该国最贫穷最混乱的地区。20多年的时间里有63名妇女在这儿先后失踪,而她们大多是染上毒瘾的妓女。因为身份卑微,她们的失踪没有引起警方重视。而当地一个养猪场的农场主,经常拿一些肉食分送给邻居,还被人发现过奇怪的血迹,直到十多年后才真正被调查逮捕。这个案件,也曾出现在《犯罪心理》第四季中。
还有西雅图女教师玛丽·凯·莱图尔诺诱奸儿童案——1996年,34岁的女教师和12岁的法劳坠入爱河。当时莱图尔诺已经结婚并生有4个孩子,东窗事发后,莱图尔诺被法庭判处二级诱奸儿童罪。1997年5月,莱图尔诺在狱中生下了她与法劳的第一个女儿,入狱半年后,她被假释,条件是不得再与法劳相见并必须接受心理治疗。然而不到一个月,警方又在汽车中逮住了与法劳私下幽会的莱图尔诺。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她又怀上了法劳的孩子。被法庭再次投入大牢后,她于1998年10月在狱中生下了她与法劳的第二个女儿。这个案件也成为了第七季中的一集。
剧中,神勇无比的BAU基本上百发百中,可以及时遏制住连环杀人犯的下一次犯罪,但组长总是说:“抓住一个很难感觉良好,因为你知道还有50个在外面。”而在电视剧之外,真实的BAU就更不可能做到百发百中——如同CSI的实验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一秒钟就能出结果,而是要花上几天时间去等待一样,BAU的分析也不是立时三刻就能作出,而在现实生活中,失踪的人只有36个小时的营救“黄金时间”,一切都不像电视剧那样能够力挽狂澜,在屠杀的前一秒解救人质于危难。更何况,即使能够及时作出侧写,也不能保证侧写完全正确——John E.Douglas创建的两分法,是以对成千上万的案件统计结果进行归纳来总结出一个分类标准,但正如剧中组长所言:总会有例外出现。
在剧集大火之后,《犯罪心理》还拍过好几部衍生剧,比如《犯罪心理:国境之外》。这部剧让BAU走出国门走到了全世界,主题是帮助居住在国外的美国公民解决问题,寻找远在海外的真凶。但剧集播出后却反响平平,评价也不怎么高。可能,对于美国人的救世英雄情结,大家并不怎么买账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