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瑞权 邱葭菲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一高职教育,结合特高高职院校建设,探索与实践“新工科”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本科、高职、中职的同一类型专业对应的是同一个行业与产业,只是培养不同类型人才,高职也有“新工科”,本文就是要在此基础上,以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为例研究高职新工科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成为高职“新工科”实训基地范例。
【关键词】新工科 高职 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和新旧动能升级转换,引导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技术能力高、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佳、创新能力优的新工科技术技能人才。
“新工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新工科”对应的是新产业,对应新产业衍生的新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二是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与创新;三是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我校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成果,已具有“新工科”实训基地建设的雏形。作为工科特色明显的双高A类高职院校更应加快培养当前新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为此我校主动布局面向新技术和新产业相关的新专业,大力加强“新工科”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学校紧紧把握双高建设的历史契机,积极跟进产业布局,提升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培养新技术、新产业适应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为中国“智能智造”增砖添瓦。
一、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工业机器人焊接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新工科”建设理念,即新专业(新产业)十专业新内涵(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交叉复合理念:工业机器人十焊接工艺(什么材料用什么工艺?什么结构用什么工艺?什么环境用什么工艺?如何工艺评定?等);“技术十信息十管理”融合理念:CAPP,MES,ERP;技术行业主导及领先理念:FMS(加工+信息十物流)。
二、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以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大焊接专业新技术革新,分析传统焊接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新内涵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揭示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发展规律,提炼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以应对产业变革、制造业片级改造为指引,以创新、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理念,深入开展新工科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实训基地单一专业服务转向跨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技术支撑引领。
根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训基地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需要,推动高新技术与焊接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推动焊接专业实训基地改造升级。推进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彩注支术和智能制造、自动化、焊接技术、新材料等新技术相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充分应用。在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实训室可视化焊接,VR技术,仿真与模拟焊接。更新改造传统焊接专业,服务焊接、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优化校内协同育人组织模式,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解决工业机器人十焊接工艺《什么材料用什么工艺?什么结构用什么工艺?什么环境用什么工艺?如何工艺评定?)等跨专业、跨学科问题,孕育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工业机器人。打破固有专业群领域界限,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复合,形成体现多专业群交叉融合特征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彻底打破院系壁垒,通过“设备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能力递进”的工业机器人焊接实训基地建设、工业机器人焊接研发平台共享;根据产业链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等级能力课程等,让专业群与产业链更加吻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关键岗位需求更加对应,开展了杠见学校优势与特色的专业集群建设。
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实训教学过程,在机器人焊接实训室建设中,引入机器人3D打印增减材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焊接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技术,更新实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企业最新发展需要的实训课程和教材资源。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技研究新成果、实践发展新经验,积极探索阶梯型实训项目,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
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建成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需求的焊接机器人体验与创意中心,探索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创新学习,让焊接机器人实训中心成为学生自主创新、探索的乐园。建设新工科创新平台,鼓励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在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基础上建立孵化基地和创客空间,在机器人操作实训室和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设置多个讨论室,供课上、课下利用,提升人才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多方参与、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汇聚行业学会协会、产业企业优势资源,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多方参与基地建设,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的协同育人平台,以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推动教育改革。根据学生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安排、企业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调查,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研究与问题分析,探索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改革;征选杭州及浙江范围内的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校企长期合作,深度融合;并珑玫策、体制机制、企业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三.结束语
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渗透到制造业的每一个领域,倒逼传统制造技术的改造、转型、升级和迭代。智能制造是产业优化升级、跨越式发展方向,将促使传统制造业在组织、业态、模式等方面进行大变革。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们要立足当前、预测未来,以发展的、超前的思维深入探索。实训室的设备选型与配套设施做到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減少低层次重复投资,促使实训室资源先进与高效,同时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先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947);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A-0152-19-308)
作者简介:王瑞权(1983.6-),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材料专业教学与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