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郭燕华 吴彤 赵鑫鑫
【摘要】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的精华和结晶。被称为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不乏俗语、成语和俚语等习语。这些习语简洁达意传神,承载着独特而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刻画人物、烘托主题,和传递中国文化特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原著增色不少。如何准确传达这些富含文化信息的习语是翻译的难点所在。笔者试从译介学的角度,对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的部分习语英译进行分析,以探索译介学对习语翻译的启示。
【关键词】《红楼梦》 习语 英译 译介学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即是两种文化的互相交流。而文学翻译不仅要将源语所承载的信息转换到目的语中去,还应将源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呈现在目的语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文学成就迄今仍然无人能够超越。这部文学巨著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中俗语、成语和俚语等习语比比皆是。习语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的精华和结晶,承载着独特而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习语为原著增色不少。《红楼梦》中的习语简洁达意传神,在刻画人物、烘托主题,和传递中国文化特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习语翻译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的传播。因此如何使读者能理解原作品的意义同时吸收习语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涵非常重要。
杨宪益夫妇的译作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以下简称杨译本) 被称作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原著所融合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其译作中得以较为忠实的再现。笔者从译介学的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Gladys. Yang) 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稍做探讨,读者的视野会更为开阔,从而加深对这一习语翻译的理解和认知。
二、译介学概述
译介学往往被混同于广泛意义上的翻译研究。译介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实质是一种文学或文化研究,因为它并不局限于某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也不参与评论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它把翻译文本作为一个既成的历史事实进行研究,把翻译过程以及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作为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因此译介学跳出了单纯语言层面和文本层面的研究。它是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去理解翻译、阐释翻译,并给翻译注入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译介学研究摆脱了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和对翻译实践操作的规定、指导,使读者视野更为开阔,从而更富美学成分。
译介学把翻译作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对象来进行分析、评述。译介学的理论要点包括:分析翻译文学的性质、归属和地位;确立翻译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研究;对翻译中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研究;重写“翻译文学史”的必要性和方法论等。因此,从译介学角度出发,对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研究和对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这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很有意义。
三、《红楼梦》的习语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文学作品的创造性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环境里可以获得新的生命。著名文学家茅盾曾在《翻译研究论文集》中说,“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文学翻译不是仅仅为了交际与沟通信息,而是使用美学功能的艺术语言,重现原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更是需要如此。因此,当《红楼梦》翻译成英文时,为了使读者产生与读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或激发读者产生相同或类似的语言手段。这实际上也是要求译作成为与原作同样的艺术品。此时,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已有了同样的意义。同样,文学翻译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如文学大师郭若沫所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
然而文学翻译除了具有创造性,还具有叛逆性。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了一个术语——“创造性叛逆”,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表现了译者努力接近原著的主观努力,而叛逆性反映了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客观背离原著。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与叛逆性是无法分开的,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在习语翻译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习语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又包含文化底蕴,使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成为翻译中的难点。
例句1:不听见曲里头唱的:‘人间知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第八十五回)
译文:That was why she sang: Sweet they say is the love of mortals,
Yet an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are soon abandoned,
And I nearly forgot the palace of the moon.
廣寒宫指月球。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和玉兔常年居住在此。当翻译这一习语时,杨译没有直译,努力想要接近原著,生动的表达“广寒宫”这一具有中国神话特色的词汇,表现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选择了意译为“the palace of the moon”,反映了其文学翻译的叛逆性,如果直译“广寒宫”这一习语为“extensive and cold palace”,会产生语义不明或歧义。这一叛逆性翻译使读者更加了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习语,也不失本意的达意。
创造性叛逆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其具体的表现之一是个性化翻译,个性化翻译指译者为了追求目标,个性化的翻译原文,而异化便是其中一个很常见的体现。
如例2: 宝玉道:“我是要做姜太公的。”(第八十一回)
译文:“Im going to fish like Jiang Taigong,” he announced as he walked down the stone steps and sat down by the pool.
注释:Jiang Shang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B.C was said to fish by the Weishui River (in Shanxi) holding a line, with no hook or bait, three feet above the water, and saying at the same time, “Whoever is ordained, come and take the bait.”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习语在中国人人皆知,而外国读者未必熟悉。译者为了保持原著的中国味,将姜太公直译成拼音Jiang Taigong。即使读者不是很理解,也能从面的注释中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翻译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无为的思想,同时也使外国读者更加了解东方文化,不至产生岐义。
杨宪益夫妇的目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国家。因此他们尽量对《红楼梦》中习语的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以保留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这样的个性化翻译方法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也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
个性化翻译的特征也包括归化。归化即用极其自由流畅的译文来表达原文。
如例3:
谁知宝玉拿的那本书却是古乐府,随手翻来,正看见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不觉刺心。(《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译文:The book he had happened to take was an anthology of ancient songs, and leafing through it he came upon Cao Caos verse:
Facing the wine let us sing,
For life is short.
译者用归化的手法,采用英文中的红酒wine来翻译“酒”。中国人一般喝的酒是白酒,其中隐含了诗人曹孟德饮酒之时的失意之感,译为liquor或spirits更能凸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特色。而红酒wine更能被英语国家读者所接受,因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多是红酒,极易与这句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不论是“异化”还是“归化”,它们在语言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都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合理依据,翻译应该以文化平等为指导,通过翻译来加快文化的交流,充分发挥翻译维护并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作用。而作为翻译手段的归化和异化的取舍,由更能促进文化交流的选项来决定。在文化交流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运用受两种语言文化的交融程度的制约。因此,归化、异化取向是变动不居的,是辩证统一的,互为前提,互相转换。翻译中重要的是把握好运用归化、异化法的“度”。
节译与编译属于有意识性创造性叛逆。译者为迎合外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等因素的考虑,常常采用节译与编译的手法。而节译与编译最大的差别在于:节译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依据原本直接翻译缩写的,而编译即可根据原文翻译、编写、改写的,甚至还有变异处理。
例4: 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去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第八十回)
译文:Outwardly, they regulate the blood, relax the muscles, remove dead tissues and help new ones to grow, cure chills and act as an antidote to poison.
“血脉”,“筋络”在这里被译为“the blood”和“the muscles”, 杨译省去了“脉”和“筋络”,免于英语国家读者深究晦涩难懂的“血脉”,“筋络”等中医术语,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国传统中医文化。
例5:
只因薛蟠天性是“得陇望蜀”的,如今得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鬟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八十回)
译文:Now Xue Pan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the saying “To cover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ong.”
“得陇望蜀”原义为已经取得了“陇”,还想攻占“蜀”,比喻一个人贪得无厌。这里“得陇望蜀”被译为“To cover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ong.”有些语意不明,读者可能不理解什么是“the land of Shu”和“the region of Long”。笔者认为,翻译时稍加注释,或意译为“He was insatiable.”较为合适。
四、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其失落与歪曲研究
文化意象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在其它民族文化中会淡化、消隐、变形或遗失,造成文化意象的歪曲与失落。谢天振先生认为文化意象为一种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内涵,带有丰富联想意义的文化符号。文化意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植物、数字、实有的或传说中的飞禽或走兽、成语、谚语等。比如,狗在汉语言文化中相关的词语都含贬义,比如狼心狗肺、走狗、狗腿子;而西方国家特有的宠物文化使他们对狗有着不一般的喜爱。因此,文化意象的传递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譯中如何碰撞、转换、交流、接受的问题。《红楼梦》中含有大量的习语,包括成语和谚语,这些习语之中大都含有鲜明的文化意象。但由于东西方的文化意象有时候无法完全对等,因此为避免因忽视文化意象的意义而影响原作内容、文化、意境、人物形象的传达,需要简要分析。
其一,“红楼梦” 书名的翻译。杨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其忠实于原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将“红楼”翻译为“red mansions”。 然而,西方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的文化中,“红”代表血的颜色,意味着血腥与暴力,西方人看到“red mansions”可能会联想到一所红房子发生了血腥的事情,无法像中国人一样想起名门望族。但是如果不用“红”,就失去了原著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为富贵、吉祥之色,中国人每逢喜事就会用红色,例如中国古代宫殿由红砖黄瓦构成,结婚时人们用红色布置新房,新郎新娘穿红色的喜服,春节贴红色的对联、窗花等。
其次,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英汉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自然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红楼梦》浓缩了中国儒道传统文化的精华,佛教和道教思想贯穿于整个著作。而英语中出现的宗教文化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6: 爱自己尊若菩萨,待他人秽如粪土。(第七十九回)
译文: She had as high an opinion of herself as if she were a goddess, and treated others like dirt.
上述例子中提到的 “菩萨”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红楼梦》中人们信仰佛教而不是西方的基督教。因此,笔者认为应将菩萨译为 “Buddha”或“Bodhisattva”。杨译将菩萨译为西方的女神“goddess”,丢失了原作的宗教概念,和佛教与基督教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他把原文中的佛教文化转换成了更符合西方读者文化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从而给西方读者留下中国人也信仰基督教的错误印象。这种处理方法不忠实于原作,不利于传达中国特色宗教文化。
再者,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意象翻译。
例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红楼梦诗词《红豆词》)
译文: Like drops of blood fall endless tears of long,
By painted pavilion grow willows and flowers untold.
杨译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译为“Like drops of blood fall endless tears of long”,“tears of long”表达出了红豆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相思韵味。如果直接将“红豆”译为“Little red love-beans”会失去原来的形象比喻,使外国读者认为“红豆”只是一种红色、表达爱的豆,凸显不出“红豆”的意象。
最后是动物的译法选择。
例8:人家凤凰蛋似的,好容易养了一个女儿,比花朵儿还轻巧,原看你是个人物,才给你做老婆。(第七十九回)
译文:“She was brought up like a young phoenix, a daughter as a flower; and her family agreed to let you have her, thinking you a gentleman. ”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着祥瑞。中国读者很容易联想到高贵、吉祥之类的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象征着天下太平。古时人们认为太平盛世之时,便有凤凰飞来。而在西方文化中,凤凰意味着长生鸟,完美之物,是神话之中的鸟,在阿拉伯沙漠中,可活数百年,然后自焚为灰而再生。虽二者有相似之处,但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而杨译只考虑了异化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却没详细解释其在中国文化之中的特殊含义。
通过对《红楼梦》中部分习语文化意象的翻译分析来看,东西方的文化意象有很大的不同,有时根本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对等词。这大大增加了习语翻译的难度。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播或西方读者的接受,译者通常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为的是在翻译实践中,更好传递其文化内涵。
五、结语
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红楼梦》的目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国家。杨宪益认为,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把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忠实地介绍到国外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因此尽量对《红楼梦》中习语的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因此从译介学上看,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通过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与意象的合理运用,在保证理解无障碍、语意通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5]孙媛,柳若云.浅析杨译《红楼梦》习语的翻译[N]..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
[6]李琼.《红楼梦》习语翻译文化特色的处理,2009.
[7]盛卓立.语用对等的理论阐释及其在《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体现[N].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8]朱虹,刘泽权.《红楼梦》中的习语及翻译研究[M].月刊,2008.
[9]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N].学报,2008.
[10]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
[11]祝琪.从译介学角度看《奥赛罗》中文化意象的移译[N].宜宾学院学报,?2010.
[12]張丽娟,杨海青.《红楼梦》动植物习语英译初探——以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文为例[N].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3]《红楼梦》习语翻译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4]韩丽,薛富强.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学翻译艺术的真谛[J].大家,2011.
[15]庄国卫.从互文性视角解读《红楼梦》两译本宗教文化翻译策略[N].大连大学学报,2007.
[1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三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江汉大学2012年度学生科研项目成果;课题名称为“从译介学角度看《红楼梦》的习语翻译”;课题编号为2010yb050。
作者信息:郭燕华:指导老师,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吴彤: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0级在校学生;赵鑫鑫: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0级在校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