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埏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保险事业历经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保险产品的购买能力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作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论文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提出在发展中可以考虑加强的三个方面,即资产负债管理、产品开发与设计和信息化科技水平。
【关键词】保险公司 资产负债管理 产品开发 信息化科技
随着近年来监管机构整合与“三定”方案落地,中国银保监会加紧重塑“保险”,监管政策频发,“强监管、严监管”态势未变。保险行业加速回归本源,优化业务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度,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9628亿元,较2018年的27247亿元增长了8.7%:原保险赔付支出5615亿元,较2018年的6401亿元减少了12%。中国寿险行业无论从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供给结构,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发展与竞争力的增强,对于丰富保险市场供给,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型人身险公司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保险行业的恢复及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旧中国保险业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诞生阶段、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时期以及国内保险业务的全面恢复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旧中国保险业阶段。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年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与改造。包括接管官僚资本保险企业、改造私营保险企业和外国保险公司退出中国保险市场等,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第二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诞生阶段。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迅速成为全国保险业的领导力量,从根本上结束了外国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第三阶段,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时期。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同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正式提出“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决定。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七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的精神,并部署善后清理工作。
第四阶段,国内保险业务的全面恢复阶段。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决定把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人民银行在1979年2月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后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工作迅速在全国铺开。
经历了上述四大发展历程之后,保险行业逐渐步入正规。1979年,财产险业务率先开始恢复。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人身保险业务,同年,农业保险开始恢复试办。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成立。目1992年开始,以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为标致,中国保险行业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初期。199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1998年之后,中国保险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正式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分立成为独立监管实体,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产险与寿险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自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中国保险行业历经挫折与磨难,逐步走入正规。
二、中小型人身险公司的发展道路
中国保险行业在发展之初,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实行以销量定胜负的传统发展战略模式。人身险公司以规模保费作为保费收入的衡量标准,在产品方面,趸交、短期期交产品占总产品比重较高,万能险产品规模保费占比较高,公司的续期保费收入占比较低。在销售渠道方面,模式较为简单。同质化的产品及营销策略导致保险公司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影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保险行业发展的逐渐进步,保险市场逐渐转变为更本质的体现保险保障能力。保险产品逐渐回归保险本源,从而真正实现“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例如,能够快速的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型发展战略更容易在中小型保险公司内部加以推广实施,为拓展企业生产规模奠定基础: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大,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具有创新力,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等。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小型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劣势,比如,在保险行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较低,营销队伍的人员数量和人均产能相对较少,整体竞争力实力较弱等。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持续对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相关策略进行制订、执行、监控和完善的过程。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回归主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资产负债管理是风险防范的核心,长期以来,寿险公司存在负债评估的复杂性,靠短期理财性质的产品聚集资金投资于长期高风险资产,这类激进行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应当予以限制。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应当从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职能架构、工具模型、压力测试等方面加以完善,积极倡导主销长期保障型产品并进行稳健审慎投资,有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的优势,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二)加强产品开发管理,提升保险保障能力水平
保险公司产品,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商品,它是一种无形的,以向消费者提供对未来的一种经济保障的特殊形态商品。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可以直观反应出公司的战略发展选择,产品管理是中小型人身险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应明确要服务的市场、服务的人群,合理制定保险产品价格,定制差异化产品策略,产品同质化严重必然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同时,要积极推行长期保障型期缴产品,充分发挥保险的长期保障服务功能。应注重品质、注重品牌、精耕细作,潜心经营,使得产品结构更合理,持续增长空间更大,积极提升与客户的粘合度,为消费者的个性化生活提供保障。
(三)加强信息技术管理,推进保险经营科技手段
科技引领生活,对于中国传统的保险行业,应通过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在劳动力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应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人海战术转换为技术密集型科技賦能。从产品设计、销售管理、核保核赔、后援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加入到保险行列,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这些企业在科技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但同时,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防止客户信息泄露等事件发生,以免造成客户对保险公司、对高科技方式的不信任,使得客户流失,甚至引发投诉或法律诉讼等更严重的后果。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我国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应坚持保险保障,回归保险本源的战略发展选择。一是强化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密切关注公司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变化,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构筑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平台和运作机制,合理引导和配置资产负债结构,保障经营的持续和健康。二是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履行承诺、承担责任、体现价值的载体。保险公司应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从产品调研、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产品售后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定制差异化产品管理策略,提升行业竞争实力。三是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在现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年代,传统保险行业应与高科技信息化相结合,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环节,提升用户体验感与满意度,包括电子保单、自动核保、快速理赔等,加强保险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速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文辉.中国寿险业经营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01:3-49+161-175.
[2]陈文辉.中国寿险业的未来发展.[J].中国金融.2012.01:16 -17.
[3]汪立志,论我国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J].保险研究.2000 .12:1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