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周胜林 袁征
【摘要】普通高校大学生“考研热”成为当前一个十分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文章基于多维度视角,从考研学生的学习观、考研家庭的学业观、用人单位的人才观、高等学校的教育观等四个方面解读普通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多重原因。进而,在理性看待普通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基础上,立足普通高校视角从转变育人工作理念,支持学生考研深造;加强宣传教育引领,激发学生考研热情;全员服务学生考研,强化考研服务保障等方面,为学生考研提供教育管理服务,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要。
【关键词】普通高校 大学生 考研热
一、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应届普通高校本科生在就业方式的选择上,选择考取硕士研究生。自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往届本科毕业生也加入考研大军。同时,一些专科毕业生也纷纷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申请硕士学位。一时间,“考研热”悄然成为一个颇具有话题感的现实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学生选择考研?他们背后的考研动机和学习目的是什么?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部门又如何面对考研大军的新形势开展新的工作实践探索。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理性看待“考研热”,并辩证的对之提供教育管理服务。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
(一)考研学生的学习观
“考研热”基于学生对学习观的一种价值判断。在调查研究和访谈中可以得知,学生加入考研大军,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考失利。对当前所在学校能够取得的学历学位不满意,仍有对学业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求学诉求,希望到更高水平的大学,特别是“双一流”高校继续学习,提高自我。二是研究兴趣。有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业是对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内容的确十分感兴趣,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生动力。三是从众考研。當下网络热炒“考研宿舍”、“考研班级”等教育新闻,其具有正向教育意义。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也是抱着“别人考,我也考考试一试”的想法加入考研队伍。四是慢就业的诉求。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不愿意本科教育结束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决定在继续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再沉浸,以充实提高自我。
(二)考研家庭的学业观
当前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重视。但是,也十分的盲目。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原生家庭的学业观是学生本人下定决心考研的重要因素。诚然,很多的家庭支持学生考研的动机是“知识就是力量”,学历越高越好,工作越好找。同时,也有很多研究和调查认为,很多的家庭鼓励孩子考研的动机更多的是家庭整体教育素质的自卑感和高水平教育炫耀性的追求。通俗地讲就是“孩子的学业是家庭的门面,孩子的学历是家庭的面子”。家庭支持孩子考研一则的确可以提升学生本人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逢年过节街坊邻里、亲戚朋友之间对孩子学业的攀比性对比,对学生家长的影响至深。相关研究和调研也表明,家庭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财富收入水平,对学生考研产生直接的影响。家庭的学业观对学生的考研影响至深,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因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三)用人单位的人才观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式有很多,细分而言包括:考取公务员事业编、企业求职(央企、国企、私企、外企)、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创业、考研等。考研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而已。然而,恰恰是这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大学生的考研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和人才需求方向对大学生的考研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岗位、薪资待遇、上升空间与渠道、专业素养挖掘、单位所在城市。不可否认,一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户口仍然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如果,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能够契合不同的用人单位的人才战略和用工需求。那么,大学生考研就是极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性选择。在功利主义视角下,在许多三线城市,房价过万的现实下,专业知识、学历学位的变现能力是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现实原因。
(四)高等学校的教育观
我国高等学校数量众多,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差异巨大。在此,我们选取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为视角,对学校的教育观与大学生“考研热”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网络检索可以发现,许多地方高校纷纷出台政策引领学生考研、支持学生考研,甚至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中具体考研服务的工作事项。这些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均在“双一流”之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实状况呢?其重要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教育传统。很多地方性师范类院校考研率常年居高,这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教育引导。二是,在某种意义上讲,考研率是最稳定的就业率。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对高校的就业率考核,倒逼许多高校加大引导力度支持学生考研。三是,学校为了抓教风、促学风、正校风的一种探索性尝试。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四年,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以引领学校的学习风气。正如一位高校辅导员所言:“学生都准备考研认真学习,违规乱纪的事情越来也少了”。
三、普通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理性认识
在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以来,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实践方向。就考研而言,实际的教育载体和平台还是高等学校。诚然,社会上对“考研热”的杂音不断。从当前“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在校生数量、研究生录取率、本校本科的升学率而言,“考研热”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因此,对于普通高校学校而言,引导大学生考研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应该多措并举推动考研,提升学生升学质量。
(一)转变育人工作理念,支持学生考研深造
支持学生考研,并不意味只是重视学生考研。在教育理念上,有教无类是一条根本性的价值原则。面向考研学生提供服务,并非追崇考研,只是“因材施教”的精准施策而已,不应遭受社会非议。
普通高校在坚定自我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倡导鼓励学生考研。考研复习也是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考研学习的学习风气对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具有建设性意义。普通高校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鼓励支持应用型人才继续深造的研究型人才也是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因势利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学生考研工作考核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中,对于考研工作组织出色、成效显著的二级学院给予绩效奖励,是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改革尝试。但是,也应把握尺度,避免人才培养工作出现失偏。在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倡导、鼓励、支持和帮助学生考研的各项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周到的考研服务是可行的。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领,激发学生考研热情
在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下,学生的考研录取率是衡量一所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教风学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声誉和整体实力。在中国教育在线上可以查到,超过半数的普通高校在高考招生宣传中,将考研率作为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参照。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将考研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风建设与宣传教育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考研的价值认同,将考研作为学生就业择业的重要选择之一,通过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个人成才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做正确的学习生涯规划,激发学生考研热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就业主管部门对学生考研的大力支持,在“三支一扶”、“大学生退伍”等政策中,都有关于学生考研加分或予以优先录取的政策性支持。激发学生考研热情,并不意味着“一根筋”的引导学生只是选择考研,将考研作为就业的唯一选项和第一选项。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比较选择过程中,会优先录取考研未录取的学生,其给出的理由是:在考研过程中,学生系统的复习了专业知识,也提升了英语水平。需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鼓励学生考研是就业多种选择中并行不悖的理性选项之一。
(三)全员服务学生考研,强化考研服务保障
因材施教就要做到精准协同提供考研服务保障,不能一言以蔽之。事实上,支持学生考研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风建设中去重视,从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加强。更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同推进,提供优质的全域化服务,保障学生有条件有保障的准备考研初试和复试。
在学校硬件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力所能及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考研自习环境,学校在寒暑假期间在教学区、图书馆设立并开放考研专用自习室。在图书资料购买和服务方面,图书馆、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可根据考研形势的变化和学生报考专业的实际需求更新考研书籍,从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高校支持学生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开设考研学习的专业性社团,通過学生自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升自我考研服务能力是一个流行且有效的选择。针对于学生准备考研复试,可探索性组建考研复试辅导小组对参加复试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结构化面试技巧、专业英语进行指导帮助。考验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帮扶学生考研方面的积极作用,关心考研期间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也是保障学生考研的重要工作事项。
参考文献:
[1]蔡红建.大学生盲目考研不可取——考研低年级化现象反思[J].人民论坛,2018(36):106-108.
[2]熊凯,黄禄臣.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考研意愿与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37(05):94-98.
[3]刘永红.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考研意向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3):288-289.
作者简介:
周胜林(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袁征(1986~),女,山东邹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学生教育与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