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4-25

郭艳玲

【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商业银行2009-2017年的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程度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即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越低。进一步的機理分析显示,银行信贷行为对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信贷风险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其中贷款集中度和关联贷款的减少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  信贷行为  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

一、引言

利率是一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部分,对经济发展中资金流向与配置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二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低利率政策来强制降低通货膨胀率,保持经济稳健发展。刚开始实行利率管制政策时,的确促进了经济的短期发展。然而,长期人为压低利率的经济政策却导致了经济停滞,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后果。为了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利率管制之间的矛盾,McKinnon和Shaw于1973年开创性地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20世纪后期各国以该理论为基础纷纷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大部分国家已经基本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利率市场化是指完全由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资金的价格,即金融机构获得了资金的自主定价权,能够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对市场情况的判断,对利率在一定区间内进行上下浮动。由于传统的存贷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贷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项目的抉择,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学者们对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本文概括为以下两类:一种认为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比如Elena Cubillas(2014)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能推进商业银行改进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积极应对伴随着政策环境带来的金融风险冲击;另一种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产生负面的影响,根据Apanard p.angkininand (2010)的研究,利率市场化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充满了不确定性,难以对市场形成准确预期。利率市场化所引发的收益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可能会进一步诱发银行危机的产生(Joel F. Housto和Chen Lin,2010)。

由于利率市场化增添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银行偏好于贷款给盈利稳定型企业,更加严格把控信贷资产的质量(黄嘉英、李美婷,2014),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Beck等认为当利率降低时,银行的信用风险将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较低的融资资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银行信贷资金本息收回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利率的变化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减轻银行内部资产的集中度,增加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如果政府放开对利率的管制,那么商业银行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寻求长期的发展,银行将会更加注重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因此,本文提出:

假说:利率市场化会显著负向影响银行信贷风险,即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银行的信贷风险越低。

三、变量说明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2017年间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根据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剔除了以下几种情况的银行:数据遗漏或者不全;变量测度出现严重误差。最终得到164个样本观测值,为了剔除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于连续变量进行上下 1% 缩尾处理。

(二)变量测度

(1)利率市场化。为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本文借鉴彭星等(2014)的研究,基于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和实际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来衡量利率市场化:

IGAPi=LIRi-DIRi

其中, IGAPi表示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为本文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测度指标。LIRi代表实际贷款利率,由银行的利息收入除以总生息资产得到。DIRi为实际存款利率,由利息支出除以短期借款和存款之和得到。

(2)银行信贷风险指标。鉴于以往研究,本文在信贷风险测度变量的选取上,采用当期不良贷款率(NPL)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NPLC)。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商业银行当期的信贷行为会影响之后的信贷风险,因此,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选用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滞后一期作为信贷风险的代理变量。研究显示,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表示信贷风险越高;拨备覆盖率越低,信贷风险越高。

(3)其他控制变量。在银行特征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了存贷比(dlratio)、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old1)、总资产的对数(ta)、资本充足率(cpr)、银行性质(state)来作为控制变量;在宏观经济方面回归模型中加入了GDP增速(gdp)、广义货币m2的增速(m2)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本文还控制了年度效应。

具体的变量名称、符号和定义见表1。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2是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不良贷款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当银行信贷风险用当期和下一期的拨备覆盖率表示时,利率化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9和0.303,在统计学上也是显著的。说明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越低,实证结果验证了假说。

五、稳健性检验

(一)更换测度指标

本文中衡量信贷风险时采用的是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两个指标,由于信贷风险的测量是关键因素,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鉴于当期的银行信贷行为可能具有滞后性,可能影响之后的银行信贷风险。由于数据的原因,本文取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的滞后一期作为被解释变量。替换信贷风险的测量指标后,利率市场化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负向效应,银行的信贷行为与信贷风险的关系仍然显著。

(二)银行层面的聚类标准误

每个银行间可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模型中不加入银行层面的稳健标准误,容易导致回归系数的t值高于实际值,导致结论失去可靠性。因此,本文在回归时使用了聚类稳健标准误的命令,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的符号仍然与前文相同且仍在具有显著性,可以推断出本文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有效规避存在的风险,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水平会显著影响银行信贷风险,即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表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承担。

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1)针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应当改善内部治理体系,确保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保持信贷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应当鼓励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即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的发放程序,避免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地区,导致信贷风险的过度累积。

(2)针对监管层。建议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积极制定和出台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明晰政府和银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切实提升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权,以改变过去的“一刀切”的管理原则。

参考文献:

[1]王东静,张祥建.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07,(02).

[2]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3]李社环.适应我国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1,(04).

[4]王敬:利率衍生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5]彭星,李斌,黄治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國24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动态GMM检验[J].财经科学,2014,(12).

[6]左峥,唐兴国,刘艺哲.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否会提高银行风险——基于存贷利差收窄的一个视角[J].财经科学,2014,(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