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就业影响分析

时间:2024-04-25

【摘要】延迟退休政策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青年人和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青年人就业行为的视角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针对目前的影响的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主要从青年人的就业行为入手,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延迟退休的政策对青年人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  青年人  就业行为

一、引言

目前,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总体来说,老龄化问题成因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生育率降低,年轻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的问题凸显,老年人的退休金逐渐增高以及诸多因素,为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导致老龄化问题凸显。

谈到延迟退休政策的话题,就会涉及到就业的问题,尤其是如今青年人的就业问题。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延迟退休年龄会造成有些岗位饱和,无法纳入新力量,特别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增加了就业难度,影响了青年人的就业行为。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有待商榷,为此也是争论不休。

本文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发放问卷的形式,站在青年人就业行为这一角度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参考意见。

二、文献综述

学者们针对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延迟退休政策对于青年人就业是带来了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争论不断。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挤出影响包含四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延迟退休对新就业人员的影响、延迟退休对老年工作者的影响、延迟退休方案和时机选择对就业的影响、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第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范琦,冯经纶,2015)但是延迟退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就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对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挤压影响较大;但就长远来看,延迟退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青年劳动力市场并不明显(任素娟,张奇,2018)。李磊、席恒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基于就业数量来说,短期内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长期来说对青年人就业产生吸纳效应;基于就业质量来说对应届就业大学生来说不会有负面影响,对青年农民工来说有负面影响;基于就业结构来说,对青年人来说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李磊,席恒,2019)总的来说延迟退休政策会对青年人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时间来看,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未来期间对于青年人的就业是有积极影响的。

三、调查分析

对于从延迟退休对于青年人就业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问卷法对政策的态度是否支持来论证退休延迟政策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青年人对延迟退休政策了解情况、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是否对青年人的择业方向进行改变等问题。

在2019年1月至3月期间,通过微信的形式发放自填式问卷99份,最后收集了94份有效问卷。分析情况如下:(一)青年人对延迟退休的认知。

通过对问卷的填答者的年龄的调查,20-35岁年龄段在整个年龄中所占比例最大有94人,属于青年人范围,青年人中64.89%知道延迟退休政策,但是不是特别了解,对具体的政策内容不是特别清楚,而且青年人的年齡段中超过一半的青年人中不会改变择业方向。在青年人中出现了认知的矛盾,在了解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上,一般来说青年人会因为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改变择业的方向和就业行为,但是大多数青年人没有因为延迟退休政策而改变就业想法甚至是就业行为,所以延迟退休政策会对青年人的就业行为带来巨大改变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探讨。

(二)延迟退休政策与青年人就业关系

根据对青年人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青年人知道延迟退休政策。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实施的情况下,超过一半的青年人对于择业方向不会有改变,但是在就业形势调查中,78.72%的青年人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并且这部分的青年人认为弊大于利,会增加就业压力。

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大多数青年人是不会轻易改变择业方向,也就是说尽管就业严峻但是青年人不会改变自己的职业选择,这无疑会增加职业竞争压力。中国每年毕业生总数逐年增长,“就业难”不绝于耳。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岗位变动大,延迟退休会造成岗位减少,在岗位的中老年工作人员会与即将毕业大学生竞争更加激烈,可见形式严峻。

(三)青年人就业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看法

在调查中,一半以上的青年人知道延迟退休政策,在择业时青年人对政策考虑程度较高,作为首要因素和必须考虑的范围之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63%。数据显示,在当前政策实施情况下,大多数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该政策带来的影响,而且认为对自己的就业行为有影响和没有影响的比例各占一半。说明青年人就业时会考虑许多因素,但是不会把该政策作为决定因素,会综合其他因素选择职业。

调查中青年人认为延迟退休对于青年人就业的看法是弊大于利。2018年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每年延迟六个月,可看出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劳动者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岗位,从而影青年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规划,减弱劳动力新陈代谢,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青年人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苦恼的问题,延长退休可能使青年人就业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四)青年人就业职业选择、岗位数量变化

在延迟退休政策对于职业类型的冲击的问题上,认为类似“铁饭碗”的职业,35.11%的人认为公务员岗位是最受影响的,其中冲击最小的是个体户职业。受人热捧的职业是供不应求,而一些冷门的职业往往是供过于求。可看出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中老年即将退休的工作人员会占据岗位数量,但是像一些建筑业、餐饮业以及个体等行业,青年人就业少,竞争压力小,岗位数量多。而且对于高危险行业更是不愿从事,尤其是在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下。所以,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形成压力的说法是片面的。

(五)协调延迟退休政策和青年人就业有效措施

针对现在的延迟退休政策,大多数人认为按照现在的退休政策实行更有利,对于缓解就业的措施在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个人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组织就业培训和就业咨询选项,所占的比例不相上下,说明改变现在就业的有效措施是从政府、社会、个人齐头并进共同改变,有利于改善就业难问题。可看出延迟退休的推行,在某些程度上对就业造成冲击,但是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所以应该形成政府成为引领者指导者,把握方向,积极发展经济,社会作为辅助者,主动配合政府工作,组织职业培训等辅助活动,青年人作为主体,根据国家号召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就业岗位,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缓解延迟退休所带来的压力。

四、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从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带来压力或者是挤出效应的说法是片面的,而且延迟退休对于青年人的就业行为的影响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就业形势严峻,青年人就业选择不会轻易改变,造成岗位竞争压力大。第二,延迟退休作为就业考虑因素,不会占据青年人就业观念的绝对地位。第三,延迟退休对就业岗位带来的影响是,就业岗位竞争悬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岗位竞争压力。延迟退休的推行是为了增加劳动力,缓解养老压力,而老年人工作岗位的在岗时间延长,青年人是否能够替代老年人岗位,这个问题尚未可知。政府可以通过对新兴产业的扶持,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例如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开辟出更多的岗位,对原有的岗位进行分流,降低岗位竞争压力,同时还能提高工作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改变青年人就业观念,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关单位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素质扩展或职业教育等方式,提高就业者的工作能力,转变思想,适应行业发展。青年人自身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创业创新能力,相应国家的相关号召,自主钻研学习,跟进时代潮流,不断补充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选择与自身合适的岗位就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实行弹性退休,提高相關岗位待遇,平衡岗位需求。当今科技研发、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对于技术科研类的工作,在退休政策上可以适当的延长退休年龄,因为年轻人不会立刻掌握相关技术,需要指导和经验积累,所以对于这样的岗位可以弹性退休,更好的实现岗位过度。而一些有危险的职业例如煤炭开采、冶金以及辐射高的相关职业,可以实行正常的退休制度,并相对的提高职业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业。通过弹性有选择的退休制度,可以平衡岗位需求,青年人在岗位选择上更丰富。

五、结论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争议不断,而且没有准确的定论,国家要根据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退休政策,既缓解养老压力,又可以兼顾青年人的就业,退休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和青年人的生活,而且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除了根据自身的发展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政策,不断的贴近时代要求,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退休政策。

参考文献:

[1]范琦,冯经纶.延迟退休对青年群体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8).

[2]任素娟,张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效应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8,(9).

[3]王华燕.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基于就业压力视角[J].经济论坛,2018.

[4]李磊,席恒.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青年人的就业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9,(1).

作者简介:张璐(199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