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唐洪珊
【摘要】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要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更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回望历史,中共共产党带领着中国历经98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追溯历史,让我们从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中感悟初心。
【关键词】中共一大代表 人生轨迹 启示
一、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
1840年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从曾经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大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时间内整个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在旦夕,人民苦不堪言。
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们进了一系列英勇不屈的斗争。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都已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也仅割掉了清政府的命,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斗争都没能能够救中国。
到底怎样才能救中国?唯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无产阶级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和现实,担起了拯救中国的大任。
1840年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这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建党做好了组织准备。
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从此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統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横空出世;
二、大浪淘沙沉者为金——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
作为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在革命的洪流里进退沉浮,最终走向不同的人生终点。
1921年6月,收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知后,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没派代表参加外,各地共产小组纷纷选出代表赶至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来自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来自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来自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来自广州的陈公博、包惠僧(陈独秀的私人代表);来自旅日小组的周佛海。他们将代表全国58名共产党员参加这开天辟地的一次重大会议。 这13名中共一大代表曾都是发愤图强的民族精英;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才俊;都是胸怀家国的进步青年。何以见得?从他们的相同起点来看:
(一)中共一大代表的相同起点
共同起点之一,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的优秀知识分子。从学历来看,13名代表中有8人拥有大学学历,其中4人留学日本,3人北京大学;中师学历4人,中学学历1人。在20世纪初,就其社会成分而言,13名代表均属知识分子,且是学贯中西的优秀知识分子。
共同起点之二,他们都有”救亡图存的初心起点。一大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纲领》,“第一条: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第二条分别阐述资产阶级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第三条“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等”。 这里的每一条都代表了与会人的救亡图存的初心。
共同起点之三:在风起云涌的思潮动荡中,参会的13名代表都接触到了新思想,都认同马克思主义。
(二)中共一大代表的不同终点
13名代表原本同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和寻求革命真理的党的创始人,在不断深入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中终究有人掉队、有人叛变、有人坚守,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终点。
13名代表能够不忘初心,并为其奋斗一生的人有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能够坚守初心并英勇献身的有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能够不改初心,虽然离党但依然为自己的信仰坚守做事的有李达、李汉俊;初心虽动摇 ,但能够及时校正做到迷途知返的有刘仁静和包惠僧;背叛初心,最终走向革命对立面,祸国殃民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回首一大代表们走过的路,从1921年上海石库门出发,历经28载,站上北京天安门的仅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位。中途脱党(包括退党和被党开除的就有7人之多),最终走向国家和人民对里面的就有3人,整整占比23%,将近三分之一。这不禁让我们感叹,中共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 一大代表的初心密码
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结合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中,浅谈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毛泽东出生于198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参加革命以前,他读过私塾、当过兵、失过业、种过地、当过图书管理员、也为是否出国留学纠结。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与实践后,他最终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投身革命后,毛泽东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瑞金几度沉浮,三起三落,承受了被怀疑、排挤和撤职等等失落之苦,人生一度跌入谷底,面对人生逆境,他并没有背弃自己的理想信念,转而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研读马恩列斯,实事求是地总结对敌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经验教训,终于在遵义会议上被重新推举为党和军队最高领袖,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充满希望的涅盘之路。
张国焘,曾是中共一大会议的主持人且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三人团成员,也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他拥兵8万,毛仅1万,他自恃兵强马壮,争夺中央领导权,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继而对党的批评心怀不满,屡屡拒绝挽救,最后于1938年4月私自逃叛,投靠国民党,上演了一幕“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的丑剧,最终落了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毛泽东和张国焘的不同人生轨迹,揭示了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能否守住初心的重要因素。
启示二:永葆人民情怀是共产人干事创业的宗旨。
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常说:“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共产党干什么?”他赋诗吟唱:“革命原非为个人,支持群众得翻身。”
董老在致妻子、子女以及致同辈、子侄的68封书信,虽内容不一,但有着共同的主题——必须为人民服务。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他在给子侄的家书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过去的改朝换代不同。”不同在何处?1953年,董必武在致堂弟的一封信中做出了回答:“请你注意,现在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九大报告以这样一句古语,道出了我们共产党人近百年所行大道的真谛。说到底,这一真谛就是人民情怀。
启示三:坚持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清醒剂。
被毛泽东评价为:“叔翁办事,可当大局”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在苏区探索出了检察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反腐道路,他在各机关门口设木箱让党的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并将影响极坏的典型事例都在《红色中华》上给以曝光,以示后人。党组织的自我革命,保障了建党初期党组织的纯洁性。
我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自我革命是其政治本色。面对党内出现的毒瘤,中国从铁腕惩治腐败,到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再到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体制……世界清楚看到一个自我净化的中共。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树立“四个意识”,再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世界清楚地看到一个自我革新的中共;从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工作,应该像房子和脸一样打扫”,到“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党自我革命的发展和传承。
启示四:不畏艰难困苦是共产党人取得革命胜利的保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尽美、陈潭秋、邓恩铭,这三名一大代表都牺牲在革命胜利之前。从1921年到1949年像他们一样为革命犧牲,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超过了370多万,这比新中国成立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要多。放眼整个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可以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为了革命胜利,付出过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有的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我们共产党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在胜利的曙光遥不可及的1921年,正是像王尽美、陈潭秋、邓恩铭这样的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困苦,经受住了流血和牺牲的考验,才有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
守住初心,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执政根基、守护我们的发展动力。守住初心,才能真正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近14亿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风雨无阻、一往无前。守住初心,我党才能向国家、时代、人民交出满意的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邵维正,肖思科. 中共一大代表的迥异人生[J]. 党的生活(黑龙江),2001.
[3]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N].人民日报,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