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求主要包括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在《<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中,恩格斯明确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多种多样需求也基本分为这三大类,从最低级的生存需求开始到享受需求再到最终的发展需求,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到精神需求的产生到实现最终的自身全面发展。以大学生需求为切入点,尊重大学生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认同,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需求体系,增强认同效果。
人的需求激发动机,动机刺激行为,行为导向目标。为了达到理想目标,就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去满足人的需求。为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合理需求。而核心价值观反过来又可以指引大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需求体系,使其依照我国核心价值观所设定的目标前进,进一步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物质需求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处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发展的物质需求也是日益丰富。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先要解决的需求就是以“生活需要”为中心的各种物质生存需求,所以必须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求。
1、加强校园“硬文化”建设,满足学生物质需求
所谓校园“硬”文化就是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硬”文化就是对学校的有关教学、生活、科研等相关物质构件进行科学规划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环境条件。良好的校园物质条件可以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大学生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中对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教室明亮宽敞,还希望教室中能够配备现代性的多媒体设施;不仅需要住宿条件干净良好,还希望宿舍能够被网络覆盖;不仅需要食堂洁净卫生,还希望各种饭菜物美价廉;不仅需要图书馆安静舒适,还希望书刊杂志种类齐全,内容及时更新。面對学生的这些合理需求,学校应当努力在教学和生活设施上下功夫,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足物质保障。高校加大对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投入,充分利用好校园中的各种物质载体,既能满足学生基本生活、学习所需,更是增强核心价值观影响力和辐射度的良好途径和载体。
2、建立完善奖助体系,满足学生物质需求
完善的奖助体系是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满足生活需求的可行性对策,是推动大学生认同并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的物质奖励制度。目前,大学生享受到的奖励资助政策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前两项奖学金制度较完善,发放较为合理,而最后的助学金体系则稍有不足。“国家助学金名额下放到班级后,班级选定助学金名额很难操作,结果,除了个别经济非常困难的同学拿到相应金额的助学金,大部分助学金充当了班费”。可见,不合理地分配使得部分有困难的贫困学生没有得到资助,基本生活保障没能得到满足,这就阻碍了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的认同。其次,做好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勤工助学,使大学生用自己的汗水换取生活费,一来给自己带来了生活保障,二来造就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量事实表明,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为就业创业积累了经验和财富。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应得到高校的重视和支持,为满足大学生的经济需求提供更多的勤助岗位,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勤助中感受、体验核心价值观,增强认同。
3、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满足学生物质需求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和特点,这就对大学生提出了挑战。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达到理想的人职匹配状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关键。
首先,国家应制定有关法规、条令以实现就业指导的制度化。通过立法明确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中重要地位、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明确国家和地方在学生就业指导上的分工,为就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广纳社会有效资源,加强校企强强联合。鼓励社会上一些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对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建立全方位、开放式的就业指导体系。最后,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不仅要注重毕业生群体的特征,更要重视个体需要,了解、掌握大学生的需求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层次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也会表现在心理上,在一些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因缺少健康心理,无法排解心中不满,心理疾病就会形成,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进行心理教育就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个性良好、心态乐观、意志坚定等,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身心和谐。通过开设心理相关课程,让培养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在学生中普遍得以应用和掌握;通过进行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调适,使他们拥有广泛正当的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和进取意识;广泛运用心理测试等有效手段,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健全相关制度体系,用于防范学生心理危机,在危机出现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并化解。
满足合理的物质生存需求是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的基础,物质需求的满足为精神需求的产生奠定基础,同时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认同的过程中融入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并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追求正当合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赵欢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
[3]张琳.情感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基金项目:本文为潍坊科技学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需求视域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W19SZ70Y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爱秋(1977-),女,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