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研究

时间:2024-04-25

【摘要】产业经济学在庞杂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属于独立的基础学科。无论是宏观经济的指导,还是微观经济的实践,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企业发展的决策,都离不开这门学科。本文正是基于其地位的重要性,从一个哲辩的角度分析-产业经济学,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理论地位 作用

前言: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在1990年代,国内的经济异军突起,GDP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急需获得一些科学的理论指导。诞生于国外的产业经济学在彼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系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给予了积极的帮助,而且就我国的国情来看,产业经济学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相辅相助,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因此,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和实践应用,是有必要的。

一、产业经济学概述

(一)产业经济学的概念

产业经济学是对产业的结构要素、政府政策、企业规制等一切要素进行整合研究的学科。因为这些要素涉及到产业内外所有的组织关系与内容,因此被称为产业经济学。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都比较早,所以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管理学专业等都对这门学科的内容有所涉及。国内参照已经成熟的经验,对高校产业经济学的课程进行了体系设置,出去产业经济学课程,还有宏观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课程、计量经济学课程。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时代早期,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到了市场分工和企业机制等问题。他认为市场分工是源于交换机制,而交换机制又促进了具备某些专长的人更加熟练自己的技能,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后的19世纪,经济规模效应出现,该理论认为适度的规模才能产生均衡的收益。这两种观点对于垄断和竞争的描述,实际上存在着一些矛盾,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到了20世纪40年代,经验主义问世,它研究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人们采用和累积的经验,成为产业经济学正式立论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場内部的种种行为被研究和充实,其所属的经济学范畴也更加的丰富,西方的学者综合各种理论,如博弈论、市场周期论等,帮助产业经济学实现了战略地位的提升。

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出现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研究为铺垫的。到了1990年代,众多的研究成果已经足够“支撑”产业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个基础上,高校设立了产业经济学学科,着力培养更加多样和精细的竞技人才。现在,产业经济学从各个行业出发,按照行业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的客观规律,设置了许多二级学科。相对应的研究机构也有了专门的研究课题。产业经济学成为一个重要、独立、基础的学科。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

(一)在现代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在现代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惯常性名词,从理论角度来看,它的起端早、理论内容完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传播载体的丰富,经济类名词在大众的心中早就不再陌生。这也使得学界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的规范和严密,直接和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在二级学科中,产业经济学可以根据更为细化的领域进行研究。例如区域经济学可以针对地区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 、文化习俗进行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政治经济学是对国家的经济意识形态、经济政策制定等进行研究;医学、劳资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经济学。这些产业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因为特殊性和精准性,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了经济发展的显在和潜在规律,更多的体现出其中蕴含的价值,让在其指导下的现代经济学科不仅从概念上泾渭分明,还在实践过程中推动了各个行业经济的协同化发展。

(二)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所谓的微观经济学就是对单个的经济主体进行研究分析的学科。在这里,单个的经济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也可以是某个市场经济活动。它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的研究,提取出其中共有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内容,然后为经济的运行进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产业经济结构的完整和经济地位的提升。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产业经济学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看作是一种经济分工。这也更加凸显出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市场分工。由此可见,产业经济学从一开始研究,其出发点和基础就都是科学的,而在经济规律的呈现上,揭示了循环性的特质。

(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从辩证学的角度来看,对产业经济学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划分,其实并没有必要。因为微观经济学组成了宏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又对微观经济学进行着详尽的指导。所以,我们单独阐述产业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更多是从政治的角度考量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国情体制下,一个政策的出台,是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甚至有可能发生停滞,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的。当然,各个时代的特点不一样,经济政策也是不一样的。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基建投资的迅猛增加,使得货币投放增发同比高达34%,市场秩序混乱、精通秩序混乱、房地产热、股票热、集资热……一系列乱象让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涨超过20%,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国家推出了“双紧”政策,强化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作用,又严格地控制了信贷的规模,限定整改让国内的宏观经济最终在快车道刹车,实现了产业经济的软着陆。2010年后的通货膨胀则和投资过度、产能过剩有关。这时的市场机制已经非常成熟,政府、政策能够发挥的空间变小了,只能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由此可见,产业经济学在宏观经济上体现出的指导性和灵活性,其实是其他任何经济工具不能比拟的。

三、产业经济学应用性质

(一)理论经济性质

产业经济学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又以经济学为导向,充分的结合了经济规律和国家的经济制度。它的理想是实现经济的公平化和效率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循序渐进的放开了国内的经济市场,让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向了多样化,同时促进了自身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在这个角度上看,产业经济学和经济理论的结合,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更具体的来说,经济模式和经济活动都是在体现经济规律。产业经济学中包含的众多学科,实际上都在总结这些规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让理论更加实用,让实用更加规范,这是其首先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应用经济性质

当然,产业经济学的诞生绝不仅仅是为了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它更多的是要反哺到实践中去。从目前国内的经济现状来看,规模经济是一个热点,其他如竞争问题、垄断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也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现在不仅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东西部经济的巨大差异优化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彌补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和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产业经济学让政策的制定分出更多的层面,有更强的针对性,即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又加入一个中观经济,这就是把经济理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的表现。如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就是中观经济下的产物,在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工作上,显现出巨大的能量。

(三)经济学理论对应用性质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是随着外部市场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的。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经济发展秩序是任何经济工作开展的前提。经济秩序从何而来,上文已经说了,政策的指引作用只会越来越小。市场的自调节机制,也可能在很多层面需要把控。这时,经济哲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我们可以认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是互为辩证的,凯恩斯经济学早就从旁辅助了和验证了经济学中蕴含的哲学意蕴。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性质其实是互相推动的,当理论滞后于应用,相关的研究就会涌现,当应用得到理论的指导,则可以运行的更加平稳。可见,产业经济学的独立性仍然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其最终的指向是“有用”。只要经济生活存在,这种辩证性就会一直存在,因此,理论和应用之间的互为辅助实质上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着产业,同时也在预警着我们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结语: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学可以被视为“因时而立”学科项目,它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始终对经济领域的各个部分发生作用。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和应用性质会更加重要和广泛,最终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李孟刚,蒋志敏.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2]王远东.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财经界,2015(26):34.

[3]匡含.关于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418.

作者简介:钱婷婷(1992.2.20-),女(满族),河北保定人,本科,职称无,主要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以及产业经济学研究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