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金融全球化是指资本流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全球化,改善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为海外金融业务拓展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引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海外业务拓展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与盈利空间狭窄等挑战。还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银行自身也应当及时做出反应,确保银行业务方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 金融全球化 改革
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受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越发明显,应当从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监管体系创新等方面入手调整,加快我国银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向全能型金融机构的态势迈进,切实提高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从而不断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
一、增强中小金融机构实力
(一)加强制度约束
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面对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提高竞争力与综合实力,还需从制度规范入手调整,并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构建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内部组织形式,强化组织机构的高效性与科学性。请国外知名管理公司介入指导,科学评估诊断银行业整体管理现状,明确指出与国外领先管理水平的差距,强化全行干部人员的危机意识,并对新发展环境下的外资银行挤兑有着客观认识与心理准备。加大管理机构完善力度,切实围绕客户需求,不断优化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围绕市场发展态势,不断优化业务开发管理体系,包括投资业务与零售业务等;在其基础上,完善后勤保障、金融党政监督等体系。加强实践经验总结,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实施相关制度,包括客户经理制、柜员制等。
其次优化风险防范体系,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对推广的企业信贷登记系统积极响应,加大客户信息分析力度,基于此构建企业、个人信誉评估等级系统,确保信贷工作保質保量展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授权监管,任何授权环节都应当落实到个人,并明确界定责任职能。加大贷款内容审查力度,动态量化评估贷款风险,弥补传统静态风险评估的不足。尤其是贷后风险跟踪不能忽视,需要根据贷款项目风险型,提前指定资产保全方案,在贷款项目实施中加强保全措施落实,以进一步规避金融风险。
最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干部职员管理水平,切实放大人才优势。国有银行在人才选聘时,要求人才明确行业运作规则,对国际市场发展有着独到见解,能够为银行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以此弥补国内外银行业发展差距。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加大与跨国银行、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注重员工潜能与工作能力培养,为人才提供进修与晋升等发展机会,提高人才向心力与归属感。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性工程,单方面的系统培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报酬绩效分配等制度,起到积极激励等作用效果。围绕市场激励机制,打破传统等级界限壁垒,加大业绩与薪酬的挂钩力度,让职工凭本事与能力发展,营造开放性与公平性的发展氛围,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潜移默化的带动银行业职工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提升。
(二)加强业务创新
从商业银行入手分析,应当拓展经营范畴,但混合业务经营风险较大,应当夯实业务与人才等资源基础。为了提高客户群体黏度,应当丰富业务种类,确保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权。针对于业务重点,应当加大调整力度,为个人金融业务展开提供支持。明确业务重点区域,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两者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丰富同业合作形式,切实提高银行综合实力,以此带动银行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适应金融开放要求的货币政策框架
(一)加快货币市场步伐
加大货币政策落实力度,加速货币市场发展,积极推广全行同业拆借交易系统,促使其向国际化金融市场网络进军。不断扩大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鼓励达标的证券公司等融入其中,推动商业银行代理行业务的开展,为中小银行融资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开业务相关制度与债券预算、交易等体系。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融入债券市场,以完善回购形式的市场操作,从而确保资金管理成效。公开市场操作的完善与扩大,不能忽视对交易方式的革新,从而确保公开市场操作成效。
(二)货币政策事前控制
影响货币政策落实的因素较多;对此,在政策落实前,应当加强前瞻性分析,了解金融开放性对其影响程度。评估分析政策传导机制调整状态,为政策取向调整提供价值参照,确保政策稳定可靠落实,从而切实发挥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优势。
(三)协调本外币政策
及时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方面,受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完善汇率政策与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制度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此弹性发挥调节汇率杠杆的功用。及时了解政策中介目标方面,受外资银行的影响程度,对本外币实施协同并账监管,向外资银行存款、外汇存款合理融入货币供应量,确保其供应量符合国际惯例要求。
(四)完善存款保险机制
存款保险机制的完善,能够加强存款者的认可与支持程度,对银行的好感度提高。与此同时,能够提高中资银行受市场经济变化冲击的抵抗能力,以及国民经济受银行破产冲击的抵御能力,切实维护存款人利益安全,带动银行业健康发展。
(五)提高市场环境透明度
信息披露意义重大,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够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环境透明度。这得益于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优化,以此确保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信息披露受社会监督,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还需商业银行加强内部调整,不断强化职责素养,真实高效的展开信息披露,以强化风险管控成效。
三、优化金融监管体系
(一)优化监管方式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驱使下,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影响中,是金融监管体系不得不进一步优化。其中监管方式调整是重要前提,依法监管的同时,注重风险性监管方式的融入。传统监管方式以事后处理为主,风险性与合规性并重的监管方式,要求其向事前防范格局转移,实现前过程性的监管。为确保风险防范成效,应当注重预警系统与风险评估系统的完善,确保防范工作规范展开。在监管周期内实施动态持续监管。
(二)实施科学监管
监管工作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改革进程;对此,应当谨慎监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拓展網上银行业务,完善业务相应管理规范,重构网上银行业务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监管原则,夯实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基础。也是为了提高风险预防、服务水平。其次在合规监管下,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如担保、代理与结算等业务。银行同业公会作用发挥,对中间业务收费规范性意义重大;对此,应当明确银行收费权利,防止业务正常展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制定业务费率标准,避免产生恶性竞争等情况。三是加大监 管力度,放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衍生业务的限制,以降低资产流动风险。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利率自由化等,为商业银行发展外汇交易类业务提供了支持。
(三)加强监管合作
合力监管更利于效能提升,首先中央银行应当加大国外先进监管技术与经验的研究,跟踪国际金融监管动态,根据我国金融业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银行监管技术与方式,以快速提升监管能效。其次参与各监管组织活动,尤其是国际性的监管组织,逐步提高自身银行监管水平,切实发挥银行监管功用。最后加强对各国监管当局的双向互动,侧重监管银行跨境活动展开,确保监管无死角。
四、加大信息技术整合力度
(一)加强银行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国银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应当重在突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方面问题。我国银行业务电子化操作水平低,未来还需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夯实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基础,不断提高全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水平。除此之外,加大对先进金融科技的关注,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提高电子化与信息化技术运用自如度,从而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另一方面是电子标准化方面的挑战。银行科技开发投入大,且效果不尽理想,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尤其是电子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标准化反映了系统兼容性与可行性等特征,能够实现各部门的统一。虽然能够提高系统运作成效,但统一标准的金融网络化建设时复杂且繁琐的过程,还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加强深入研究与整改意义重大,并将其放在战略发展层面上。
(二)推动金融工具创新
首先优化金融创新的制度规范。要求中央银行在制度与组织上,为创新活动展开提供基础保障,投入大量的资源,进一步规范金融创新制度。与此同时,放大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功用,带动监管体系向政策性监管格局迈进,实现监管法制化。其次培育高素质与丰富经验的金融人才,加速金融电子化建设。商业银行加大系统开发与运用力度,包括会计核算系统、外汇业务系统与证券报价交易系统等。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带动我国银行业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大员工系统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创新意识,确保其规范操作各系统软件,并能够为软件建设提供帮助。最后与国外商业银行深入交流,积极研究分析国外金融市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态势,主要以资产证券化、服务全能化与合作大型化等格局为主,得益于经营方式与理念的积极更新,以及金融科技的快速改革,使得客户自助服务逐步成为可能。人才与技术装备、管理机制等条件完善后,将会逐步向衍生金融市场进军,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将随之提升。
五、革新银行产权制度
(一)处理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提高综合实力,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当加大股份制革新力度,对不良资产施以剥离处理,减少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阻碍。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一直致力于不良资产的剥离,但受到经济体制等历史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积累过多,剥离处理速度滞后于新不良贷款的产生,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问题棘手,俨然不能满足股份制革新的要求。金融市场的开放性不断增强,国有银行加强不良资产剥离的速度。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也应当采取多措并举,如呆坏账的冲销等方式,在其基础上,由发行债券补充资本金。
(二)成立控股公司
成立国有银行控股机构,对银行行使所有权与控股权;与此同时,明确国有产权关联问题,明确资产出资人资质,以有效调整银行国有股权,实现金融机构统一管理。
(三)募集法人股
优化股权结构,在法人相互持股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投资基金持股以及机构投资者有效补充,进一步股权结构体系。法人股募集的实际操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需加强对其所有制属性、空间范围的充分把握,实现民间法人、国有法人资本相互补充的股权格局,以此提高国内外资本的兼顾性。
(四)加大股份制革新力度
带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稳中求进的改革发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调整;首先加强试点经验总结,在基础上全面推广。银行股份制革新是系统性工程,在实践过程中易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可以先通过试点的方法进行摸索性改制,加强问题分析与经验总结,所有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展开推广与深入发展。其次以法人持股带动公众持股。在法人持股的带动作用下,逐步面向社会公众持股,更利于金融市场和谐发展,同时稳定社会发展秩序,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与此同时,在境外上市后逐步向境内上市过渡。中间资本市场满足不了商业银行总额所需的容量,通过境外带动境内上市的方法,能够有效环节国内金融市场压力。境外上市遵循国际市场准则,境内上市可根据其经营管理经验,逐步提高国际化竞争力,从而带动管理机制与市场交易规则的完善,确保境内上市严格按照市场要求进行。最后以点线面的过渡方式上市,即通过拆分方法部分上市,后带动整体上市。
六、总结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走向是不可逆的,对我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传统金融体制俨然不能抵抗金融全球化发展冲击;对此,应当转变全行经营理念,加大金融业务创新力度,重构银行业结构,以环节金融全球化压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整合与股份制改革等措施做有力补充,通过综合治理,加强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带动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文燕.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银行在国外的发展战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09).
[2]余卓成. “一带一路”下的国家金融战略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J]. 商场现代化, 2019, (02).
[3]曹文娟.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问题分析[J]. 经贸实践, 2018,(16).
作者简介:赵楠楠(1980-),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人,硕士,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跨境金融部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现代金融业及银行业全球化发展趋势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