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汪岩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从农村产业结构、产业融合经营的主体、农村人才队伍的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上探究发展路径。
【关键词】重庆市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问题 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庆市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工作,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全面性的工作部署。
1.重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根据农业普查数据,重庆市农业经营单位逐年增多,2016年末达到10.5万个,比2006年增长15.8倍。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从无到有,分别达到3407个、1.7万个和2.8万个。新型职业农民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1.9万人,总量达28万个。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初见成效
1978-2017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村牧渔服务业的产值结构由72.5:5.9:20.9:0.7:0.0调整为61.3:4.5:27.5:5.0:1.8.。重庆市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按照“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进行部署和发展,优质、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增加,产品品质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
1.3 特色效益农业的强劲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重庆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2016年,七大特色产业链建设成为亮点,柑橘、榨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综合产值超过一千亿元。农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相结合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农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得以推广,为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18年农业农村部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其中重庆市有四个,分别为:南川区、合川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津区。1
2.重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偏低
目前,重庆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数正处于成长期,结构比较单一,整体经营能力较弱,在农村产业融合带动上的作用较小。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较少,管理能力弱;农村合作社生产效率低,社员积极性不高;农民缺乏科学技术、抵御风险的能力低等。
2.2农村产业基础薄弱, 融合层次低
大多数农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进行销售,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较少,深加工水平低,导致产业链短,农民的收入空间受限。同时,重庆市的生态农业主要体现为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宣传和利用较少,导致特色不显著,可复制性太强。
2.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滞后
首先是农村的水、电、气、道路、通信设施等发展缓慢,导致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设备无法进入农村。其次,农村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未及时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 无法互通和共享农业相关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然后是在管理的模式上,通常是几个部门分别管理,对资金、政策的到位产生一定影响,制约了重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2.4缺乏科学技术和农村人才
农村在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方面严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无论是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民,大多依靠经验在生产和经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很少,真正沉下心来钻研农业技术的人才更少,农村缺人的现象严重。
3.推进重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路径
3.1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一是依托当地资源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创建具备当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高附加值;二是充分挖掘农业的各种功能,刺激和带动与农业相关的生态、观光、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使得农业的增值环节和空间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三产联动、产业融合;三是采取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系统,深入发展产业融合。
3.2 大力培育产业融合主体
首先,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打通上下游的流通机制,提升农产品的价值空间;
其次,引导农业大户、青年农民、返乡农民、退伍军人、大学生等创办微小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加大种养业的规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
最后,专业合作社需在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等内部管理制度上加强,提升规范化水平,有效推动其发展升级。
3.3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职业院校、田间校园等平台,结合农村实际需求,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备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加强与高校、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其在科研和人才输送方面的优势,有效解决农村在技术和人才匮乏方面的问题,并对特色产业进行有效升级转型;
第三,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将基层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并进行推广;
第四,开展农民创新创业促进活动,利用农村人才特有的优势,塑造农村创新创业的典范,利用榜样的带头作用有效引导创新创业产业链和就业链的发展。
3.4 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首先是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在水、电、气、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条件,实现对二、三产业的配套支撑;其次是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者的利益;三是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程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07):232-233.
[2]魏益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模式探讨[J].粮油食品科技,2019,27(02):79-82.
[3]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N]. 太行日報,2019-03-20(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