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是帮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农业大数据具有体量大、关连性强、复杂多变等特征,大数据技术能够从庞大的数据体量中寻找和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精准解决农业生产和销售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帮助理顺农业信息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对实现农业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 农业信息化 互联网+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三农”问题突出,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的自我更新和发展。无农不稳,每年党中央1号文件都是研究农业问题,中国90%贫困人口在农村。传统农业弊端明显,农业大数据作为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整合农业信息化内部资源和外部相关行业数据,促进中国农业提质转型,最终帮助建立起惠及农业、农民、农村的“生态链”。
2、传统农业弊端
2.1土地分散
我国的现行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联产承包制为主,初期为了公平分配土地,将成片的优质农田和劣质农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产到户,导致农民生产不集中,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阻碍农业生产力提高。
2.2小农经济
“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是传统小农经济的典型写照,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种田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受到文化水平和生产素质的限制,生产力有限,大量土地闲置荒廢,种一年不种一年的现象突出,导致我国进入“弱农业”的恶性循环。
2.3污染严重
化肥、农药的无计划滥用,导致土质受损,土地退化严重,特别是污染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所有流经区域,影响到整个片区的农业生态发展。
2.4抗风险能力弱
长期“靠天吃饭”给农业生产者及相关产业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处于农业生产链底端的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常期处于种植靠猜测、产销碰运气,价格不稳定的状态,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农业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3、大数据农业亟需解决的三大难题
3.1农业数据采集面广、数据源繁杂
农业资源包含了土地、海洋、水等自然资源、各种生物资源和农业生产和消费资资源等。农业大数据采集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种植、养殖、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市场行情、气象灾害、土地、水利建设、运输、病虫害防疫防治、仓储、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资源、市场、食品安全、价格波动等诸多环节的一系列动态数据。而由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生长特质更是导致农业数据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差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等特征。对于农业生态资源的采集贯穿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不间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何快速获得、准确提取、深入挖掘、安全存贮,直到最终实现大数据在农业上的实际处理与应用,都需要依托一个稳定有效的技术平台。
对于农业生产相关信息的采集,帮助提高对数据的动态分析与监控,强化农业生产管理能力,需要国家鼓励,政策扶植、技术应用、引入资本等多管齐下。
3.2大数据农业专业人才和法律缺失
农业大数据想要更好的共享以促进现在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农业两个方面的人才支持。然而现实工作中的一线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不愿意或不屑于下基层很扎实干,导致农业专业人才的缺失,基层科学技术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同时,只有在共享大量的农业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而有效的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而想要实现数据更好的共享和使用,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我国相关规章制度相对滞后,特别是在数据共享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
3.3解决土地集约化问题,加速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加强农业土地流转不但要追求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对此政府需要加强引导,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对农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手段,对农业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法律法规,在各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制订科学的计划,同时引入资本金融,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市场配置,形成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存等多个领域,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结合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展农业大数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农业。政府作为农业现代化升级改造的领头羊,需要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升级改造、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详尽的服务;政府在面向农民、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时需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
4.1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结合助力生产智能化。
合理利用互联网收集农业各生产领域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信息,例如利用无人飞机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面遥感平台,进一步提高在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设施和生物体感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关联性分析,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找到最优生产方案,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指导;将定位技术、信息技术和航空遥感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建立对自然灾害、环境、气候等情况的预警系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规避大量非市场性风险;健全农业生产智能监测体系,帮助提高对相关数据的动态监控与测评分析,强化农业信息管理,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先形成单个产业的物联网数据,继而“连点成片”,组合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帮助农民对市场进行分析、规避风险。不仅如此,整合后的大数据平台将能够在风险监控、产业研究、采购决策、价格管控、产量预测等方面提供详尽的服务,特别是经过指导培训后,许多农业生产者向着精准投产、以销定产、产销联结迈出一大步。
4.2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结合助力销售智能化
4.2.1农产品线上网络销售模式。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农产品销售搭上“电商快车”,建立起各有特色的线上销售平臺。例如将B2B的模式引入生产地区,建立商业化经营模式。而随着提速降费的持续推进及农民网民对手机电脑操作的日渐熟练,通过线上销售农产品逐渐成为现阶段农产品销售的主流模式,依托于手持终端相对较低的营销成本和更广泛的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农产品销售成本,极大地帮助农民提高销售利润,从而实现为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
4.2.2新媒体将成为农民获取外部信息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渠道。
随着物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农业新媒体逐渐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视线,这些新媒体以发表农产品供求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等为主要内容,大大改变了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和农产品销售方式。大力倡导农业现代信息智能化服务组织开发相关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帮助农民提高使用科技化信息产品的能力,有针对性的为农民提供合适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建立新型商业化经营模式。
4.2.3。订单农业成为农业特色种植产品销售的一个新形式。
“预售”模式的出现,既能够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计划生产投入资源、减少成本浪费,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使销售者更加从容的备货和应对市场风险。先销售,后种植,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链接生产和销售两端,帮助农民克服在生产前资金问题的同时,又提供了生产后的产品销售途径,实现合作双赢。
现阶段国家正在建设的两大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和“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其中,物联网平台主要负责收集数据和生态监测,链接生产和服务的过程。大数据平台负责统计和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两个平台相辅相成,一同构成现代信息化农业的核心。加之5G技术即将面世投入使用,而今后基于5G的基层农技推广平台构建将从最基础的农业要素土地着手,建构现代化的物联网监控平台,借助于数据模型展开分析,从而最终获得精准的决策参考,通过对政策、技术、金融资本的充分利用,结合目前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善用物联网、大数据的现代化技术,对农业资源进一步整合、充分利用、合理开发、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在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同时,做到农业的高产节能和质优量高。产前充分搜集基础数据,产中集中力量发展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最终实现智慧农业布局,为整合土地开发、农业生产现代化、经营信息化、产业结构化等提供强大助力,描绘传统农业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新图景。
参考文献:
[1]卢丽君.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4):57-58.
[2]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3]梅方权.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1) : 13-17.
作者简介:袁艺,1989年1月生,性别:女,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主要研究互联网+方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