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高校法语专业开设的翻译课程为法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翻译理论教学以及课堂实践训练应中注意的问题和可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法语;翻译教学;课堂实践
法汉笔译以及法语口译课程是高校法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一般在高年级开设。低年级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基础语法知识、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写作等相关课程之后,掌握了综合运用法语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开设法汉笔译和法语口译课程。翻译类课程作为高校法语专业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其特点,积极设置好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从而为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应用法语作为工具,完成翻译任务打下基础。
一、法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对于“翻译”这一概念存在有一定的误区,认为“笔译或口译”即是简单的“笔头翻译或口头翻译”,将原文中的词汇意思全部罗列出来再整理,就是翻译。这种误区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在学习法语基础阶段,教师和学生过于重视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机械学习,忽视了语言的综合运用,学生对于翻译的认识还停留在词汇层面,译的是“词”而非“意”。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开始阶段尝试进行翻译时“词不达意”,译出来的内容自己都理解不了,更谈不上是成功的翻译了。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在讲授该课程开始阶段,需要使学生对翻译有个基本的认识,建立一种正确的翻译观,对翻译是什么,为什么要翻译,翻译有什么作用,翻译涉及哪些基本问题要有所了解。之后,再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翻译技巧,进一步明确翻译的目的,掌握更加得当的方法,有利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
针对这些内容,教师需要在最初的几节课上,首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翻译活动的真正含义;其次是使学生明白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机械转换,就其根本而言,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最后还要使学生清楚翻译并非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需要打破文化壁垒,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
在明确了翻译是什么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翻译,翻译的作用是什么。作为法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了数年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有可能要面临形形色色的翻译任务,翻译理论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能够实现语言交际的专门人才,他们不仅需要負担翻译工作,而且还必须能够驾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活动。翻译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教学,它可以说是完全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的技能化教学。学生通过了解翻译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训练,摆脱拘泥于字面理解的习惯,掌握合理的翻译技能,以交际为目的,正确地运用外语。学习外语以及翻译,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将所学习的外语知识作为一种沟通和交际的工具来使用,能够使用熟练的翻译技能来应对和完成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仅仅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一名合格的译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与母语,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在“雅典式”教学理念中,强调了学生的课堂自主性以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教授一些必要的学科知识,以及进行主题翻译练习,强调主题知识和词汇,如财经贸易类翻译、商务管理类翻译、科技类翻译、旅游翻译等,使学生认识到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具备甚至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仅靠语言学习是不够的。
二、翻译课堂实践训练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以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比例往往更大,尤其是传统语言教学的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语言对比法,试图建立母语与外语中词汇和语法的对照体系,语言文字的翻译被当做是一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掌握语法知识,这种方法被称为语法翻译法,也被称为教学翻译。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了解语言知识是有益的,学生通过此方法可以快速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这种方法如果被用来做翻译教学,就存在很多弊端,十分容易误导学生,使他们误认为翻译仅仅是语言对照体系的运用,翻译时就会难以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独自讲授,即使再系统,再全面,学生也学不到翻译技能和技巧。
因此,必须在翻译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他们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采用翻译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课堂。课堂上不妨采用讨论法和交际法来进行教学活动。针对一篇原文,先让学生来尝试翻译,之后对学生的译文来进行共同的讨论,翻译该文章的主要障碍和困难在何处,为何会有这些困难,共同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以及讨论如何修改更好。对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好的表达方式,每一个恰当的词组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自行探索完善译文,使学生体会到翻译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翻译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鼓励、示范、帮助等方法使学生建立自主翻译的意识,而不是用所谓的标准译文或某些客观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译文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摆脱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实现“雅典式”教学,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翻译课堂中来。
(二)注重学生母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发展丰富的课外知识
目前高校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阅读量较小(包括母语和外语),课外知识匮乏。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仅仅注重外语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各方面知识的扩充。当他们开始上翻译课,面对一些有难度的原文时,往往会有一种感受:原文看懂了,但是译不出来。或是完成的译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他们的母语水平有所欠缺,无法摆脱原语思维的影响。
巴黎高翻学院的翻译课教授勒菲阿尔认为,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想和所理解的意思,是人类言语产出的共性。但翻译时,两种不同语言的交替转换会产生相互干扰。而且两种语言受到激活越大,干扰越大,在译语表达时干扰尤为明显,经常使译者无法摆脱原语形式的羁绊,顺利地进入译语思维。学生如果平时不注重母语水平的提高,势必会在翻译过程中碰壁。例如,要求本科三年级学生翻译此句:Lenfant qui voulait acheter le jouet dont le camarade quil admirait avait parlé a fini par lobtenir.所有学生都表示读懂了这句话,但大部分学生将之译为:那个想要他佩服的同学说过的玩具的孩子终于得到了那件玩具。随后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译文,反问之,平时我们说汉语是这样表达吗?这样说能让对方听懂吗?学生表示,译文根本不通顺,不像汉语,但又不知道该怎样用汉语表达。由此看来,学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掌握了法语的基础语法知识与思维方式,但忽视了母语的积累和运用,导致了思维固化。
经过课堂思考和讨论,学生明白了要脱离原文句法的束缚,在完全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译文语言,使用译语思维进行表达,得到了这样的译文:孩子听他所佩服的同学说过一种玩具,这玩具他一直想买,最后他终于得到了。此译文符合汉语句法及表达习惯,达到了意义明确的目的,可以称之为合格的译文。
(三)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据不同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提升学生翻译技巧
在传统的翻译课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采用了以文学翻译为主,应用语体翻译为辅的教学大纲,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是文学翻译更具有代表性,与其他题材相比涉及面更广,文学题材语言更为丰富生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鉴赏能力;文学翻译的讲解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阐释翻译理论和技巧。
以我校为例,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以法语为工具,既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又具备财经金融、商务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结合我校特色,在有限的翻译课课时内,以文学翻译为基础,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學生的应用语体翻译能力,特别是财经金融类与商务管理类应用语体的知识扩充与翻译训练。在复合型专业背景下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点出发,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灵活转换,不拘泥于单纯研究翻译本身的技巧规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学习兴趣,在应用语体的翻译实践中体会翻译理论技巧,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提高翻译水平。
三、结束语
翻译课程对于高校法语专业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外语运用的综合能力,更是一种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法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项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完善和提高。教师需要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效、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探索不同领域和类型的翻译任务,实现应用型及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潇丹.对“雅典式”教学法的理解与探索[J].神州(上旬刊),2013(2).
[2]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译介、批评及应用[M].中国出版集团,2011.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和平.法国释意理论:译介、批评及应用[M].中国出版集团,2011.
作者简介:
胡佳昕(1987-),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高校教师,研究方向:法语专业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