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现状与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5

卢晓东 谭梅 王长缨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吉林省的地方高校作为人才重要培养阵地之一,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也在或多或少的进行着转型,但是,由于发展历史原因、办学定位不准、学科设置不适应经济发展、教学场地限制、实践教学环境差、双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实际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有一定差距,导致地方高校服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和障碍。

【关键词】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现状 问题

近几年,出自吉林省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有近20万人,但是这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很尽如人意,虽然一次就业率很高,但是,就业质量不高,专业不对口、学生素质满足不了用人单位需求、守业率低等现象也大量存在。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相关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促使吉林省的地方高校必须要进行转型。近些年这种转型在高校中或多或少的进行着,但是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发展历史原因,高校转型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不同,老牌院校,相对来说发展时间较长,譬如像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建校时间已经非常长,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每年地方财政对这些院校的支持,相对来说也比较多。而对于相对知名度不高,或者是相对偏远地区的高校的扶持力度,就显得不够,导致生源、师资、资金、教育资源等与名校或具有区位优势的学校相比,存在很大差异,直接导致这些高校的转型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2、办学定位没有研究市场需求,传统思维严重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人大众化阶段之后,仍然固守着精英教育时代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忘却了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多元化使命,特别是地方高校。按照传统思维,很多高校对学校的办学定位都定位研究型、综合型、大规模院校。而目前的市场大量需求有一技之长,能满足企业日常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虽然我省在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张的时期,大学生的入学率和毕业率,也都有大幅提高,在传统的办学思维和办学定位下,培养出的毕业学生的整体质量,满足不了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这种办学定位也严重影响着高校的转型发展。

3、高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不了解企业所需所求

吉林省的几大支柱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企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就业市场潜力巨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高校往往忽略了这些产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也没有让企业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的设置以及相关课程的设置,很多都是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主观定下来的,这样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出入,尤其是新生产业,更是如此。再加之,相关的实训课程,也少之又少,导致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没有创新意识,就业困难。以至于企业是真缺人,但是真招不到人,这种尴尬的局面发生。

4、专业设置无特色,与地区产业不配套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高等院校体系,而目前我省多数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强,有很多专业设置,与区域的经济发展不配套,即使培养出了很优秀的人才,在本地区无法就业或很难就业,最后只能人才外流。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出的人才还没有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高校必须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创新发展,不断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接轨,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高校硬件设施满足不了转型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省產业发展需求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的学生如果要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校内实训来达到这一目标。而目前我省地方高校的实习实训设备有相当一部分相对企业来说落伍,更有一些高校因为资金原因,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设备的落后,对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来说,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大部分地方高校急需和企业实际生产配套的设施设备。

6、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地方高校在招聘师资的时候,处处都以博士作为招聘门槛,大多数博士研究生虽然理论水平非常高,但是实践经验和对地方相关产业及企业的了解不足。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受体制限制,又无法进入的高校,成为真正的高校教师。师资队伍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不足,这样的师资队伍,要想带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难度较大。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少量的理论型人才。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提高,不大量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很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7、高校的科研研究,重理论轻实践

长期以来吉林省高校,受传统观念和985,211等研究型、学术型重点高校影响,为了显示学校的高大上,高校的项目、课题、论文等科学研究,都比较注重理论研究,而与实践相关的研究较少,真正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研究更少之又少。而占科研比例较大的理论研究,能够真正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也不多,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办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8、办学经费不足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重中之重是实训和实验教学环节,而实验和实训环节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的与地方产业接轨的先进的设施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省的地方普通高校普遍都是,底子相对比较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对普通高校投入的资金总量不足,企业对普通高校的投入回报率较低,大多企业不愿意对高校过多的投入,导致高校办学经费相对比较紧张,很多涉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的课程,变成了走走过场,培养出的学生的质量不高。

二、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策

1、开展多渠道筹资

办学经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基础,只有经费充足,高校的专业及专业群才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每年得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固定资金支持外,还应该积极与政府、企业沟通交流,获得政府和企业的资助。另外,还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开辟新业务渠道增收,保证转型发展的资金充足。

2、强化师资队伍

转型发展意味着高校人才办学方向与定位的变化和调整。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引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是地方高校转型成功的基本保障。各地方高校必须要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制定切实科学、完善、可靠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外引、内培、外训、顶岗”等方式来解决,所谓外引,就是对外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业人才,为学科建设定基调,符合行业发展。所谓内培就是对校内青年教师进行着重培养,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所谓外训就是高校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去定向培养,培养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了解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毕业后能受到企业或行业的欢迎。所谓顶岗,就是教师到深入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高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创新创业。通过以上四种办法,高校师资的水平会大大提升,同时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

3、明确办学定位,创办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院校

办学要围绕学生转、围绕企业和社会转、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转。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院校的办学要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着力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过去的“学术型”高校,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就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有选择的加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学科,大量的培养能够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毕业生,突出自己本学校的办学特色。

4、校企深入合作,互惠互利

为解决院校无行业背景,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为区域企业研究不多等一系列问题,首先政府应该,以制度或政策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其次,高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发挥高校的优势,将自身的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效益,提升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再次,高校应注重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同时鼓励师生下企业研究,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反之,企业再受益后应该为高校提供适当的资金和设备支持,為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