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孙焱
【摘要】本次主要的研究领域在于1950-2010年间,即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到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上半期中国发展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分为三点:第一,中国在本时期的发展状况;第二,中国在本时期何以得到发展;第三,中国在本时期的发展对于中国后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发展
一、、1950-2010年中国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一)1950-1990年中国的发展状况
1950年-1990年是世界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在经历战争重创过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谋求迅速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共同目的,全球化进程愈发顺利。
而此时中国的发展如何呢?笔者将这阶段以尼克松访华事件为界分为1950-1972年以及1972-1990年两个阶段。
在1950-1972年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完成了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前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接近3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几乎有与之持平之势,但第一产业仍旧占主导地位。1958-1976年中国的发展形式并不喜人,而就进出口问题来看,比起中国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这段时间的进出口总额近20年不足50%的增长率,几乎可称是原地踏步。
而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形式发生很大的转变。尼克松访华是中国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前奏。1972年进出口总额即达到146.9亿元,单年增长率即达到21%,可见其显著变化。再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后,1979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54.6亿元,其显著发展不言而喻。中国自1972年有开放意向后,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进出口总额,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也是中国从全球化的边缘化走出的重要原因。
(二)1990-2010年中国发展的状况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表示中国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并于当年写入党章,从此从制度上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是中国靠近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政治上利用联合国展开多边外交,广结伙伴;经济上通过WTO开展多边贸易,规避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扩大全球市场,更是中国成为全球化积极参与者的重要标志。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但是中国在国际倒行逆施的背景下,却依然坚持开放,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二、1950-2010年间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因素
(1)国际政治因素。冷战虽然使国际局势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但是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热战,使得国际局势不至于过于紧张以至于妨碍中国发展。随着美苏争霸的升级,中国成为两国都需要争取的重要中间力量(尤其是80年代开始不结盟之后),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资金及技术援助,是我国一五计划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70年代美国的有意示好使得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纷纷收到讯号同中国建交,使得中国可以获得更多技术和更大的市场。
其次,冷战下紧张的国际局势使得中国时刻牢记发展自身的重要性,严重的危机意识,使得我国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发展迅速,从而获得了后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跻身世界强国的底气。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政治局势,同时被隐藏在冷战下的民族矛盾以及恐怖主义问题都渐渐暴露,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呈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从而赢得了极好的国际声誉,政治大国的地位一再巩固。
(2)国际经济因素。在二战后,所有的国家都忙于恢复与发展经济,使得全球经济呈现出一个非常积极的局面,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友好的国际局势。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国家纷纷出现经济疲软的状况,使得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他们一方面要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一面上也不得不与中国交好以削弱苏联气势,故而才迎来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蜜月期。
(二)国内因素
(1)国内政治因素。首先,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明显的制度优势,可以更多地凝聚人民的力量,更好对经济发展做出宏观的决策和调整,同时统一而安定的国内局势为发展提供了前提;其次,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们对经济发展十分渴望;最后,及时从阶级斗争中抽身,清算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往后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
(2)国内经济因素。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石,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建立特区以为试验田,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做出了正确探索;农村建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使得粮食大面积增收,城市则应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获利良多;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国内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从1951年双百方针提出,使得广大知识分子也有机会更多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言献策。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法》的确立,大大降低了我国的文盲率,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极大保证,使得人们能够更有效率的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1950-2010年间中国发展对中国后期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奠定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后期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使得我国的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发展。
(2)消极影响。早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局势,使中国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与苏联结盟的决定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得我国深陷冷战泥潭,不利于自身长足发展;过度依靠人口密集型产业,在人口红利减少后,经济发展便陷入僵局。
(3)启示。第一,要时刻以发展为要,在和平年代,不可过度强调阶级斗争。第二,要坚守不结盟的原则,不可过度卷入国际斗争。第三,要以创新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抓緊产业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第四,不可操之过急、矫枉过正,始终牢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第五,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闭门造车终不如交流互通,紧紧把握全球化的趋势,不可倒行逆施,背弃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