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丘陵山区耕地质量渐变区监测及驱动力研究

时间:2024-04-25

官玉萍

【摘要】为更好实现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与保护,在监测县划分渐变区域,布设监测单元,利用外业采样及分等参数调查,对研究区耕地质量渐变区进行监测,并对驱动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县渐变类型包含肥力衰退型、逐步干旱型和水土流失型,驱动力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和有效土层厚度,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为科学保护耕地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丘陵山区 耕地质量 渐变区 驱动力 监测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本文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丘陵山区通山县为监测县,通过对耕地质量渐变区类型、空间布局及范围进行监测,并分析导致主导因素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期为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耕地质量渐变区划分

所谓地质量渐变区,是指监测县域所有质量渐变的耕地的集合,而渐变耕地则是由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影响,等别及产能相对稳定或缓慢变化的耕地,包括新增和减少的耕地、以及由于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提高质量的耕地。

根据监测县渐变耕地空间分布和渐变类型范围,主要分为肥力衰退型、水土流失型、逐步干旱型。

1.2 监测单元布设

通过检测單元布设,“以点带面”地掌握渐变耕地监测指标和主导分等因素变化情况,监测县2017年固定监测单元18个,保证每种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在每个利用等上都必须至少设置1个固定监侧单元。

1.3 外业采样及分等参数调查

对监测单元进行外业采样和参数调查,农化样按照五点法(梅花法)采集,选择中心点,剥离表层腐殖质,采集20cm以内深度的1份子样;然后分别在距离中心10m左右的四周各采集1份子样;共计5份子样在塑料盆中混合均匀,取1kg左右土样放入密封袋保存,并标明具体的位置、村庄、经纬度等

2 耕地质量渐变区监测

通过对监测县耕地等别渐变区进行监测,全县质量渐变耕地面积共25520.10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0.60%。如图2和图3所示,全县共布设49个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18个,随机监测31个),渐变类型包括肥力衰退型、水土流失型、逐步干旱型。

2.1 肥力衰退型

肥力衰退型渐变耕地主要分布在通羊镇、大路乡、楠林镇,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9029.45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06%,其中七等地最多,占全县肥力衰退型耕地面积的37.02%。

2.2 水土流失型

水土流失型渐变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沙铺镇、大畈镇、夏铺镇、慈口乡、燕厦乡、闯王镇、九宫山风景区,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10141.79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01%。其中八等地最多,占全县水土流失型耕地面积的47.92%;九等地最少,比例约为0.73%。

2.3 逐步干旱型

逐步干旱型渐变耕地主要分布在杨芳林乡、九宫山镇、洪港镇,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6348.87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54%。其中七等地1631.23公顷,占全县逐步干旱型耕地面积的25.69%;八等地4717.64公顷,比例约为74.31%。

3 耕地质量渐变驱动力分析

3.1 主导因子分析

通过采样农化分析,确定监测县耕地渐变主导因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含量(a)、有效土层厚度(b)、灌溉保证率(c)。

(1)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地掠夺式经营,无轮作、休耕制度;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气象灾害多发。

(2)有效土层厚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地丘陵地形坡度大。(3)灌溉保证率:灌溉设施建设不足,年久失修。

3.2 渐变驱动力分析

(1)肥力衰退型。肥力衰退型渐变区是全县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耕地面积较大,地势较低。但是随着建设用地城郊扩张,占用耕地,砍伐树木,导致该地区植物覆盖率降低,每遇暴雨,耕地表层熟土遭雨水冲刷。加上近年耕地“撂荒”闲置,农民土壤肥力保护意识薄弱,“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农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如图4所示,新塘下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7g/kg减少至19.20g/kg;东坑村则由14.5g/kg下降至13.8g/kg。

(2)水土流失型。该渐变区特点是坡度较高、或位于河流沿线,发展耕作农业的难度较大,易引起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比如燕厦乡有燕厦河穿流而过。如图5所示,通村监测有效土层厚度从监测前的56cm下降至50cm;毛杨村则从监测前的59cm下降至55cm。

(3)逐步于旱型。受地形、土壤、灌排及交通条件影响,该区域土地宜农性降低,农田自留灌溉困难,加上雨水时空、空间分布不均,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渠道淤积,致使灌溉困难,从而导致该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如图6所示,下湾村灌溉保证率从年初3等变化成2等,横石村从年初的3等变化成2等。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丘陵山区监测县耕地质量渐变区抽样监测,并分析驱动力,结果发现全县包含肥力衰退型、逐步干旱型、水土流失,渐变耕地面积共25520.10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的90.60%。其中,肥力衰退型驱动力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降低0.958/kg;逐步干旱型驱动力主要是灌溉保证率和年降水量、地下水位,具体变化为灌溉设施老化、灌溉保证率降低、年降雨量和地下平均水位均比常年有所下降;水土流失型驱动力主要是有效土层厚度,较上年平均减少4cm。结合耕地质量渐变区监测及驱动力分析,相关建议如下:

(1)建设丘陵山区耕地肥力培育机制。结合丘陵山地实际,增施土壤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耕地种植环境,从而平衡养分,从而提高耕地的整体质量。

(2)完善丘陵山区农耕道路和灌排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区域田间道、生产路、斗渠农渠等道路系统和农田水利系统,有效的提高农田道路通达度和灌溉保证率。

(3)加强丘陵山区科技和资金投入。丘陵山区由于其地理区位的特殊性,需要加大物种和耕作工艺的科技投入,从而研究出更适合丘陵山区耕作的方法,以此建立长效的耕地质量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高行,李淑杰,邢丽娟,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研究——以图们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5) :124-128.

[2]梁珍玮,李淑杰,马晓葳.敦化市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2):2250-2256.

[3]程柱,谭永生.湖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与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17(4):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