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杨树锈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4-25

莫丁山

【摘要】青杨铸病是互助县杨树人工林和天然林的重大病害之一,在纯林或落叶松混交林中均普遍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对互助县南门峡林场杨树锈病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明确其正真的病原菌种类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杨树 锈病 分子鉴定 防治技术

1 病害调查

2015-2017年,在互助县南门峡林场选取10块标准地,7~10月每隔1月调查一次青杨锈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标准地的设置为每块标准地面积约为30×30m2,每块标准地内随机选4~5行青杨,各行再每隔3株选取1株,随机摘取上、中、下三个部位青杨叶片,总调查30~50株,叶片总数不少于800片;对于散生的青杨,依据实际分布情况随机选取调查株。青杨锈病病害严重度分级参照曹支敏等的分级标准,见表1。

经调查发现,青杨锈病主要危害青杨苗木和新生叶片,导致未成熟芽早落,该病害于5-6月在叶背出现退绿斑点并产生夏孢子堆,并产生桔黄色小泡,破皮后散出黄粉堆,严重时黄粉布满整个叶背,9月,叶正面出现锈红色斑点,并逐渐变成棕色至褐色的冬孢子堆,叶子提前脱落,树木长势变弱易受其它病原物侵染。

2 病原菌分子鉴定

2.1 夏孢子DNA提取

取夏孢子DNA,用灭菌载玻片刮取新鲜夏孢子堆于灭菌研钵中研磨,置于1.5mL离心管内,具体加样步骤如下:①加20μl的Lysozyme溶液,混合,室温静置6min;②加30μl的EDTA Buffer,混合,室温静置5min;③加200μl的Solution A,振荡,65℃保温10min;④加400μl的Solution B,剧烈振荡15S;⑤加650μl的So-lution C,混合;12,000rpm離心1min,弃上层,将无色下层移人预先置于1.5ml离心管上的Filter Cup中,12,000rpm离心1min。⑥弃Filter Cup,在滤液中加入450μl的DB Buffer,混合均匀。将试剂盒中的Spin Column安置于Collection Tube上。⑦将上述操作的混合液转移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1min,弃滤液。⑧将500μl的Rinse A加入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1min,弃滤液。将700μl的Rinse B加入至Spin Column中,12,000rpm离心1min,弃滤液。⑨将Spin Column安置于CollectionTube上,12,000rpm离心1min。⑩将Spin Column安置于新的1.5ml的离心管上,在Spin Column膜的中央处加入60μl的灭菌蒸馏水或Elution Buffer,室温静置1min。12,000rpm离心1min洗脱DNA。

2.2 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扩增引物为:ITS1-F和ITS4-B GardesM、B runs T D。

反应体系为:2μL摸板DNA、36.5μL ddH2O、2μL MgCl2(25mm ol L-1)、5μL10×PCR Buffer,0.5μLdNTPS(10mm olL-1)、1μL⑩ITSI-F(10μm of L-1)、1μL ITS4-B(10μm of L-1)、4U Taq酶(生工)。

反应条件:61℃1′15″,93℃1min,55.3℃1′15″,72℃1′30″,30cycles,72℃ 10min,4℃保存。反应前将底物在95℃温育5min,然后迅速置-20℃保存。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并成像。

2.3 rDNA-ITS序列测序及同源性比对

以夏孢子的ITS1和ITS4区扩增产物进行全序列测定(金唯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将获得的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将rDNA-ITS序列PCR产物进行测序,所得结果比对,结果显示与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序列同源性为99%。rDNA-ITS序列长度为663bp。基于Nei's(1978)构建无偏遗传距离的系统树状图,系统树状图显示实验种与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DQ234698) ITS序列聚为一类,同源性为99.8%。明确该菌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3 防治技术

青杨林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对杨树病害的防治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进行,而应从杨树林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有机地运用林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目的。

3.1 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有条件的地方增施一些磷(P)、钾(K)肥,控制氮(N)肥,提高林木抗病力,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及时清除带病落叶,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另外,由于夏孢子大多降落在离其发生处300米的范围内,青杨育苗区应选择远离发病区3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防止大面积青杨林的病菌孢子扩散传播到苗圃,减少苗木发病。

3.2 化学防治措施

防治杨树锈病应在早春用药,避免传播。早春时及时发现颜色鲜艳并存在畸形生长的芽,摘除病芽,并及时销毁,对防止夏孢子扩散侵染效果十分显著,可大大降低锈病发病率。也可以在早春阶段,采取摘除病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控制病害发生。对已发病的苗圃,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对已发生锈病的幼树和大树,在发病初期,可喷洒50%代森铵水剂100倍液、退菌特500~1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洒0.3~0.4度石硫合剂,有一定的效果。发生严重时,应在第一次用药后15~20天喷第二次,连喷2~3次。

3.3 选育抗性品种

目前也发现了一些与杨树抗病性相关的基因或分子标记,而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抗性基因和构建抗病基因连锁遗传图谱技术,结合传统抗病选种育种方法,正成为杨树抗病育种先进模式。

参考文献:

[1]Hansen E A.Poplar woody biomass yields:a look to the future[J].Biomass&Bioenergy;,1991,1(1):1-7.

[2]Heilman P E,Fogle D,Ekuan G.Above-and beleow-ground bi-omass and fine roots of 4-year-old hybrids of Populus trichocarpa*XB Populus deltoides[J].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Research,1994.

[3]北京林学院.林木病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4]岳晓丽.花椒对鞘锈菌的固有抗病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曹支敏,田呈明,梁英梅.花椒锈病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1(5).

[6]Gardes M,Bruns T D.ITS primers with enhanced specificity forbasidiomycetes——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eand rusts[J].Molecular Ecology,2010,2(2):113-1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