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时间:2024-04-25

陈百丽

【摘要】学校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重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多,学生受到学习以及工作的压力,心理健康整体在下降,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比较重要。基于此,本文先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消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作用和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 消极取向 积极心理学

0.引言

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起到强调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充分注重模式的创新应用,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下,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效果也不佳,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消极心理学取向教育问题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当中的技术手段还是采取西方国家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国情差异,学生所处环境的多样化等影响,心理问题也不同,采取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就会有不适应[1]。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形式化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学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依然是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被动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只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问题的解决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有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但是辅导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很难有良好的指导。

1.2 消极心理学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就表现在过度的关注学生消极面,和教育的目标越走越远。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是以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目标的,是让学生能够适应新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这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而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当中,却过于关注学生消极心理,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比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在心理发展有问题的学生身上,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立足点[2]。教育当中采用了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比较被动,并且存在着片面的问题,没有注重对学生积极潜能的挖掘,这就必然不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比较贫乏,教育形式单调以及教育途径单向的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以学生为本为基础,教学内容和形式脱离学生的实际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是主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學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普遍问题,情感情绪调节以及意志力培养等内容,这些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间题,但是仅仅关注这些问题却是负面取向的心理学观念。教材内容是以成人方式编写,通过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条的引导,没有发现学生本身的积极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发展积极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师生关系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对立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既作为教育主体又作为教育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以及实施者多为政治教师或者是有过心理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等,并把心理问题为取向作为目标。把教育对象以及教育者关系对立起来,教育者独立出来,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心理问题上,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心理伤害,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以及印证,也比较容易产生自我防御以及排斥等心理,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消极心理学取向基础上,教育的资源也呈现出枯竭的现象。在教育中以心理间题为取向,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寄托在心理健康课以及咨询等载体上,虽然这些方式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就不能很好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拓展其他的教育资源。资源上比较缺乏,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必然会影响整体的教育质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文化资源等分离[4]。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比较大。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作用和策略

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运用,就能有效引导学生成长,在积极心理学取向下有助于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效率,让学生看到自我积极的优势,提高处理自我心理问题的信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精神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取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保障,对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也有着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自信以及让学生充满正能量。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运用能起到防御作用,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能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乐观地看待事物,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5]。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为科学化,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幸福感、满足感等主观感受和良好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教育,对学生心理状态积极的层面加以重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起到预防的作用。

另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下,为学生本性中积极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培养以及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人格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用积极心理学取向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主观快乐体验进行培养,对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进行培养,这样就能为学生构建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

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实施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保障从整体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第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积极心理学取向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要注重主客体关系的优化,及时消除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的问题,避免将学生作为间题学生看待,这容易造成主客体关系的矛盾不能调和[6]。积极心理学取向认为,师生关系是精神交往平等互动关系,双方要能够互为教育主客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都是主体,并非对立的关系,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心理的养成,通过积极的心理看到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成长中,受到教师的鼓励以及积极心理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式的转变创新是比较重要的,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让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多元化教育方式,如通过野外训练营以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触动学生内心精神世界,这对学生心理自我反思提高有着积极作用[7]。将活动时间以及空间进一步的延伸,形成立体的课程网络,这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作用的发挥比较有利。

第三,注重教育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育渠道的拓宽,将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创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幸福感以及尊严感,这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单纯的知识传输,也并非单纯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价值,积极主动地寻求各种资源进行自我成长,让学生从心理感受到自信以及幸福感,这才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阐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希望对实际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荆奥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0)

[2]陈福利.积极心理学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01)

[3]范瑾.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7(24)

[4]庞进.浅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山西青年.2018(03)

[5]平延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6]杨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口]·现代交际.2016(09)

[7]刘甜玲.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黑河学刊.2018(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