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余苑
孙沪是谁?
几位“全副武装”的白衣天使或蹲或跪,借着手电筒的微弱灯光紧张操作着,身下是一片泥淖……一张镌满岁月印记的照片,忠实记录了40年前令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场大灾难中彰显着人性光辉的一幕——唐山大地震后,一名孕妇情况危急,还好,这位母亲遇到了来自上海的医疗队。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平安诞下一名女婴。摄影师将这令人感动的一幕永远定格在胶片上。
为孕妇接生的上海白衣天使,你们在哪里?
上海市委党史办、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在进行的“上海支援唐山大地震”课题研究组无意中发现了这张照片。然而由于相关文字资料的部分丢失,除了女婴的姓名,照片上医务人员的具体信息已无从查找,只知道这支医疗队来自上海。
“一定要把照片上的医生找到!不能让珍贵的记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秉持这样的信念,在申城各大媒体的支持下,一条寻找上海医疗队员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全上海新闻界、医疗界都行动起来了。
人际传播的强大效应很快显现,帖子发出不到12小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退管处潘涵处长隐约觉得照片中正在为产妇接生的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有些眼熟,后经该院妇产科主任成佳景教授辨认,确认就是时任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前身)妇产科主任的周娟华,一旁协助的是外科总护士长王月美。
十院退管处马上电话联系到了两位当事人,她们马上就喊出了女孩的名字——孙沪。原来,15年前的2001年,她们作为上海医疗队员的代表,曾赴唐山与当年地震中诞生的女孩会面。
再次看到这张泛黄的照片,已是90高龄的周娟华主任,思绪瞬间飞回到40年前。
炎热、断水、断炊……一个个困难横亘在医疗队员面前。在自身基本生存条件都无法确保的条件下,队员们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就在这时,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被人抬着来到医疗队的帐篷中。
周娟华主任马上为她做了检查,尽管未见胎位不正,孩子也已经露头,但由于地震造成的巨大恐惧和心理创伤,再加上数日未正常饮食,孕妇的体质十分虚弱,已无法承受分娩的巨大消耗。此时若不采取断然措施,刚刚从地震中死里逃生的孕妇,极有可能再次遭遇生命危险。事不宜迟,助产手术马上开始。
“当时条件的恶劣,在今天你们年轻人看来完全无法想象。”回忆起40年前接生的场景,王月美护士长觉得仿佛就在昨天,“没有手术床,天又刚下过雨,只能在泥泞的地上铺上塑料布,让孕妇躺平,我们都跪着、蹲着做操作。外面下着雨,天很暗,帐篷的采光又不好,就让其他队员打着手电筒,我协助周主任助产。”
经过数个小时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孕妇终于诞下一名女婴。为表达一个唐山人对上海医生的感激,母亲为女儿取名为“孙沪”。
聆听周娟华主任和王月美护士长的讲述,惊心动魄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面对四十年前整整两个月地震救援的不眠不休,面对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开展生命救援的艰辛,两位白衣天使显得十分淡然,仿佛只是在回忆一段平凡的往事。
“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解除病人、伤员的痛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抢救生命,别的都不会去想,也没空去想。出现大的灾难,我们就应该冲在前面!”这句话从90高龄的周主任口中说出,语气虽平淡,分量却重比千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