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4-25

【摘要】目前,由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急切需求,迫使高职教育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的“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举措。

【关键词】实践教学 学前实习 学中操作 新模式

近年来,高职教育培养的特色人才已在社会、企业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定单式”、“学徒制”“二年制”等新的教育理念的倡导、推出,愈显高职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挖掘是让这一新的教育类型焕发生机的前提。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为此,我们应不断地强化、革新实践教学,使其在新的形势下能更加科学、规范地运作,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本人在实践教学方面作出的积极思考。

一、提出“学前实习,学中操作“的原因

1.“定单式”“学徒制”和“二年制”培养模式的需要

目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职教育正深入、快速地进行着改革,“定单式”“学徒制”培养模式就是其一。实际上,高职教育一开始就瞄准了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一模式的提出,更加明确了高职专业的设计原则,使专业制定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在该模式的运作中,我们可以这样分析理解,企业和学校可视作供需双方,他们承担着主要的策划和实施者的角色,而作为特殊的“供需品”的高职生来说,对于这一计划的实施似乎显得极其被动。从某些层面上来讲,学生不仅应有其广泛的知情权,更应积极地参与其中。

2.教学环节的需要

从目前我们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只有到了第二学年(三年制)才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接触行业行情,甚至有的专业直到毕业实习才有真正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失误。这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就业之前,当被问及对作者简介:

曲慧(1969--)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的教学研究。

二、“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在专业课中的实施

1、强化学习的针对性。

岗位针对性强是高职教育和学生就业的一大特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及时地调整专业及其方向来适应新的需求.可以说,“定单式”培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提出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就是奔着相应的工种去从事专业技能工作,这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普通教育就未必然。对此,这里提出的“学前实习学中操作”能让学生尽快地认知未来岗位的基本状况,对专业需求有一个全面的分析认识.比如:岗位所应具备的技术特点、知识层次和实践技能素质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就会有切实、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思想定位。进而,也就会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

2、实践训练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是培养不出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学院应积极鼓励学生以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等形式投身市场锻炼,规定学生只要拿到相关资格等级证书,该门课程成绩就评为优秀,并优先推荐就业。在加强课程改革的同时,学院加大了实训场地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规定实践教学要占学生总学时的50%。

3、先“上岗”后学习

“学前实习”,让学生由封闭的校园来到轰轰烈烈的企业,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环境变化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深刻影响,企业、行业中的特殊氛围时时刻刻都在熏染着他们,通过体验的深入加强.不仅能拉近学生与行业问的距离,建立感情,而且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行业人”的自我认可,在这一心理态势以及自我发展观念的引领下,职业生涯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确立。同时,由于这一主动意识的形成,以后的学习就不再是教师催着学、赶着学的老模式,而是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了,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说也会得以促进。“学前实习”应该是:在新生人校后不久,安排学生到工厂、企业去感受一线的生产环境,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行业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一个职业角色中或準职业角色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合适的师生比例(1:20左右)配置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带队,均匀地把学生分布在多个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且有规律地调换学生的工作岗位,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辅助工和学徒工的身份来充分感受、体验行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行业的广泛认识。并且每天抽出2节课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让他们对来自生产一线的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讨论、分析,对此,教师们要积极地参与和引导。期间,还要让学生们认真地写出每天的工作日记和阶段性的总结,进而作为第一手资料,为将来的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学习服务。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似的草草了事。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时刻处于实践活动的氛围中,它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的教育类型,脱离了实践教学就不可能称之为高职教育。“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触觉、嗅觉等。人们能够充分地接受来自直观事物的丰富信息,而且与认知抽象的符号、理论相比更能显示出记忆的牢固性。”通过“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学生对生产实践中接触到的各种规格类型的仪器、设备、材料以及生产工序、工艺流程、管理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和体验。正是如此,学生在以后的理论课堂上就不再是空洞的假想和盲目的想象.而是对各种术语、概念、定理等的理解、掌握都能建立在具有各种真切形象的“物质”基础之上.

三、结语

“学前实习学中操作”作为理论设想,应慎重地让其在实践中去得以检验和完善,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高职专业,对于实践操作性强的化工、机械、机电等工程技术类专业比较理想。同时,“学前实习、学中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根据专业具体情况设计好该计划实施的运作程序,让其科学、系统、规范地开展;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第一;要切实搞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树立全方位服务的思想意识,做好学生的各项接待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8).

[2]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