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探究

时间:2024-04-25

刘微微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定位,加强教育管理,科学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新媒体时代背景着手,阐述意识形态以及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分析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挖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现存问题,最后提出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对高校更好的发挥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主导地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意识形态

一、引言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大学生作为当前新媒体时代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互联网媒体设备的使用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正在遭受着极大的挑战,同时,新媒体对意识形态的传播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如何把握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定位,加强教育管理,科学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

二、相关概念概述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且独具争议的一个概念。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不同的解释。有从概念的属性进行分析的,有从概念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进行探究的,有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进行概括的。笔者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可以从一下内容进行理解:意识形态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体系。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题、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即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法。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表现出不一样的新特征:一是共享性,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大量的信息转接,能够扩充信息资源容量,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设备,就能完全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即时性,新媒体信息传播非常快速,反馈时间短,信息传播效率高;三是交互性,新媒体所带来的即时通讯,能够在最短时间实现信息传播,完全消除时空阻隔。

三、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

在需要养成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能正确把握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体系,促进自身不断塑造、发展、完善和提高,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坚守主流价值的重要手段

伴随新媒体信息技术的逐步盛行,当今世界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之中,各国思想文化不断进行渗透、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外来意识对本体意识产生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更为任重道远。面临日益凸显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高校应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坚守本土的主流价值。

3.强化民族认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召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要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中国梦”是我国时代发展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时代使命。高校应该以此为中心,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构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民族自信,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凝聚合力。

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现存问题

纵观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了杠见在:

1.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高校课堂,大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内容的单纯讲授到被动接收,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关注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效果,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缺乏主动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多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运用到课堂当中来,灵活采用正面引导或负面批评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充分享受到新媒体环境下所带来的传统教育之外的一些需求,更好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更具效力。

2.教育意识比较薄弱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及多样化的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调整,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要明确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方向,高校应该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之一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注重学生对于意识形态理論体系的全面掌握。同时,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在课堂教学中,习惯运用西方的教育观点来批判我国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学生对我国意识形态形成消极的印象,进而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阻力。

3.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多元文化冲击与碰撞,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青年学生作为接收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对象,更容易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掌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思想。但当前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传播有违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学生对于正确意识形态的辨析和判断。

五、新媒体环境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1.丰富教育方式

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该建立多方联动教育的模式,通过课堂知识灌输、实例分析,组织开展网络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高效的特点,强化对学生展开意识形态教育。同时,还可利用行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实际工作,体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更从行动上明确正确的意识导向。

2.转变工作理念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家形式,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领导和老师应该保持高的政治敏感性,准备把握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关键,保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从根本上抵制外来文化思想的渗透,着力抓好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要求,以及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从教材、从课题、从方法上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意识形态敏锐的辨别力和高度的警觉性,引导学生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

3.强化队伍建设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应该建立一支既注重教学与科研发展,同时又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对新时期现存的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把个人追求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作为新时期伟大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中坚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意识形态变动,运用多种方式,启迪青年学生运用的思想和观点去分析社会敏感问题,稳固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4.坚持正确网络舆论导向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成为当前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主要载体,互联网空间内部的意识形态斗争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应该及时掌握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新态势、新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正确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宣传,构建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平台,拓展学生表达个人诉求的空间,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交流体系,适时掌握青年学生意識形态动向,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与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网络舆论,对热点网络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与正面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3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李蕊,贾佳.互联网思维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5)

[3]莫冠,互联网微空间视域下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4]农毅,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探究叶学术论坛,201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