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王炳强 刘志甜 左媛 袁也婷 桑金歌 李玉虹
【摘要】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社团建设指导思想模糊、创新创业教育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普遍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厘清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社团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力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厚植基础。进而构建适合于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社团 工作室 创客空间 创新创业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新浪潮的掀起,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双创”的生力军,由他们依据兴趣和责任组成的创新创业类社团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科学技术协会为例,通过对专业社团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建设及发展的路径,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协会是一个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是学生白发成立的学习心得交流、新技术平台互动、创新创意讨论的社团组织。是在传统社团组织上的一大创新,充分体现了信息工程系的专业特色,也是我院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亮点。它包括雷锋科技服务团、星翼动漫社、完美再现PS社、Wo-dpress社团、国学社六个专业社团。共有会员七百多名,骨干成员约一百多人人,是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科研学术类社团之一。科学技术协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发展根本,全力开辟和建设学生第二课堂,以“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的活动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各专业的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统一接口。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通过调研文献资料,发现在国外,对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工作的研究水平颇高,他们把社团当作一个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摇篮,并和平时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百森商学院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创新创业管理教育及研究的最高学府,在创业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百森商学院以“强化意识”为主要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以及把握市场变化的洞察能力。培养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师资力量的优越性、课程设计方面的前瞻性、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性,使得创新创业型社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的研究现状则偏向于对娱乐性社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型社团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主观努力.工作优势日趋明显,我国的研究工作重点才开始有所侧重。如徐博函的《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发展思考》,高晶的《高校创业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及杨芳的《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都是以创新创业社团为主线进行探讨的,不过相比于国外的论证体系以及投入的精力,国内的研究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透露出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型社团的功能研究有所欠缺,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尚且没有科学的对策,鉴于创新创业型社团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应予以重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1、在理论层面上解决好一些关键概念及其内涵,如“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教育平台、“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
2、运用高等教育理论阐述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提出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方法。通过“三课堂联动、三项融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完善专业社团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有利于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供应和使用机制上的需要: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立,给学生增加专业技能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同时为提高教师理沦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服务社会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在实践层面上,將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在项目所在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专业社团建设中。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为沧州市、河北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校准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在理论上得到更高的提升,更能在本校未来发展中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并推广到其他地方院校。
三、研究内容
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虚拟)”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社团长效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基于专业社团的大学生“双创”素质培养发展路径。
l、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孤立的进行,不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入更紧密地依赖专业教育,有利于解决创业教育“华而不实”的现实难题。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专业教育的单一模式,带动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之更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变革的步伐。
2、“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虚拟)”的专业社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依附于当前高职院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的补充,它是“学生工作室”育人模式的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专业社团、学生工作室、创业(虚拟)公司开展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等活动,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发展、创新思维、创业素质三个方面,最终成为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3、“三课堂联动、三项融汇、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是指传统的大学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项目其分解为若干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职业技能课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信息工程系以科学技术协会为依托,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社团与学生工作室培养学生。学生在专业社团中参加讲座、校内比赛,完成教学项目;在工作室中完成竞赛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
第三课堂主要包括创业(虚拟)公司与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三课堂上完成企业真实项目或自主开发软件,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技能能力。
“三项融汇”是指将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专业技能,逐步积累各类项目实战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素养。
4、“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专业社团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探索专业社团的长效发展,我们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技能培养项目组的发展现状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从中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技能培养项目组长效机制的建设措施即:搭建平台是基础:激励教师支持力度是保障: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是根本:投入科研项目研究是深化:构建竞赛架构是助推。
四总结
通过平台破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大力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奇思妙想厚植基础。建构了“三课堂联动、三项融汇、逐层递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贯通专业和跨专业创新能力。
实现了以“专业社团一工作室一创业公司”促进科学研究反哺教学,让学生早日开展专业研究实践,培养出真正、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的有志亦有为的青年。并且,学校还将为创新创业教育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寻求校企对接,进行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徐博函,苗苗.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发展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 (4).
[2]高晶,关涛,郎宏文.高校创业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4 (6).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4]刘育明,于建秀.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中国市场.2016(43)
[5]王辉,周良荣,杨明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反思[J].现代商贸工业.2016 (11)
[6]康莉,付世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