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阙政
喜欢巴赫,“因为巴赫的音乐和生活中的很多主题都相关——生存,死亡,爱情,对上帝的信仰……”
继俄罗斯钢琴家尼古拉·马冉拉在3月26日以出色的演奏技艺呈现“黑白琴键上的斯拉夫图景”之后,4月16日,“2015-2016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又迎来了另一位德国青年钢琴家斯泰潘·西蒙尼的独奏音乐会。
用艺术填满心灵的空杯
斯泰潘·西蒙尼是一位80后,年方30出头,已经在业内享有盛誉。他12岁时便与莫斯科室内乐团合作了自己的首演,并且先后毕业于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和德国国立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还曾获得德国莱比锡国际巴赫钢琴比赛、亚美尼亚哈恰图良国际钢琴比赛等赛事的奖项。2009年,为表彰斯泰潘·西蒙尼在室内乐领域的成就,德国汉堡政府授予他著名的贝伦贝格文化奖。
在西蒙尼看来,自己是个有音乐天赋的人:“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音乐天赋,有的人耳朵敏锐,有的人手指修长灵活,但最重要的还是对音乐的敏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我就属于很能感知音乐。”
他4岁就开始学琴,因为祖父是一位指挥家,而孙子打小就被寄予厚望:要成为一个音乐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弹琴本身可能有点枯燥,时间长了也会觉得无聊,这时候就需要多去了解一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比如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来增加自己对音乐的兴趣。”西蒙尼说,“但即使不以音乐为专业,你仍然可以感受、享受音乐,因为专业音乐家的这条路虽然很窄,但音乐的大门却是始终敞开的。”
在上海大剧院的独奏音乐会上,西蒙尼选择演绎了巴赫、舒伯特和德彪西三位不同风格音乐家的代表作,曲目涵盖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三个古典音乐的重要流派。通过聆听这些作品,观众们能够感受到这些不同时期产生的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从而对古典音乐发展脉络和丰富内容都有更深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尼的“天才”在此次独奏会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弹奏难度超高的巴赫《升F小调托卡塔》,还是连续20分钟演绎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西蒙尼从头到尾不需要一张曲谱,完全通过记忆熟极而流地将大师作品演绎得轻车熟路。
音乐会以一曲德彪西的《欢乐岛》来结束。作为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中,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他的代表作《欢乐岛》,就是一首具有浓郁印象派风格的音乐作品,是德彪西受到法国画家让-安东尼·华托的名画《舟发西苔岛》的启发而作。西苔岛是一座希腊岛屿,也被认为是爱神维纳斯的诞生之地,是情人们的向往之地。这首乐曲以这种幻想,把钢琴技巧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使钢琴呈现出近似管弦乐的效果,全曲充满了爱的欢乐。
许多音乐家同时也对绘画等艺术非常敏感,西蒙尼也不例外。除了音乐,他还喜欢文学作品、诗歌、绘画、舞蹈。“几乎没有一门艺术是我不喜欢的。”西蒙尼说,“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理解和表达人的情感。艺术回答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亡——这是科学所无法做到的。”
独奏会当晚,他穿着一身黑色绸缎唐装,这是西蒙尼半年前来中国为大师班授课时买的。“穿起来感觉很舒服,优雅,对弹琴动作也没有妨碍。”他不仅看过京剧,还对李白、杜甫、《道德经》都有特别的爱好。“我和他们的感受很契合。”
西蒙尼如今执教于德国国立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钢琴系,学校附近就有一家孔子学院,他经常会跑去听课,说起李杜来也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李白很诗意、细腻,他是艺术家性格,而杜甫比较现实,会教化人民,但两位都是大师。”他不喜欢评价艺术家的高低,“艺术很难比较,如果能感动一个人,就不用去评价艺术的好坏,享受其中即可。我们的心灵就像是一个空的杯子,而艺术能把它填满。”
完美演绎巴赫的人生理解
斯泰潘·西蒙尼最广受赞誉的,还是他对于巴赫作品的完美演绎。德国莱比锡国际巴赫钢琴比赛是专为巴赫演绎者而设的,西蒙尼就曾获得此奖。他录制的首张专辑也与巴赫有关——《巴赫托卡塔》曾被《美国唱片指南》誉为:“这张专辑以更令人兴奋的方式表现了巴赫托卡塔。”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家,他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巴洛克时期德奥传统音乐的风格。巴赫的作品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同时他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作曲中,高超的复调作曲技法也极大地发展了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西蒙尼同样来自德国,也极为擅长演奏巴赫的作品。
很多人都会问他,演奏巴赫是不是很难?但西蒙尼并不觉得,反而乐在其中。
为什么特别喜欢巴赫?“因为巴赫的音乐和生活中的很多主题都相关——生存,死亡,爱情,对上帝的信仰……”西蒙尼说,“他的音乐结构非常严谨,包罗万象,你能从中听得出情感。但最重要的是,巴赫对于人生有非常出色的理解。”
独奏会以巴赫的《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开场,这部作品吸收了意大利协奏曲的风格,是作曲家相当受欢迎的一部作品,最初是巴赫为双层键盘羽管键琴而创作的。如今,西蒙尼则用现代钢琴来演绎。
从库普兰到莫扎特时期,双层键盘羽管键琴作品都很少标明如何运用上、下层键盘,而仅凭演奏者自己对音乐的诠释来处理。在音乐界,现代钢琴能否很好地演绎巴赫专为古钢琴所作的曲子,以及现代钢琴是不是应该去演绎古钢琴曲,其实都是存在争议的话题。“巴赫创作《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时运用的结构,乃至文化背景,都比较特殊。”西蒙尼说,“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用现代钢琴去演绎的,不应该为乐器所拘泥,只是需要多考虑一些问题的处理。”
而上半场的另一首《赋格的艺术》,是巴赫晚年的一部经典作品,反映了巴赫严整的逻辑思维以及高超的复调作曲技法。犹如一部作曲逻辑“百科全书”的作品,也成为后人探求与研讨音乐形式的“必读”经典。
当晚,斯泰潘·西蒙尼的独奏堪称精彩纷呈。演奏完全部曲目之后,他还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返场3次,加演了2次。
在领略了巴赫作品的哲学魅力之后,4月29日,“2015-2016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还将邀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教授室内乐团,在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之际,献上“致莫扎特·学院派的崇敬乐章”。而5月15日,德国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将受邀奏响“莱比锡之声·琴弦上的对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