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学院专任教师非教学工作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研究

时间:2024-04-25

孔焱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使得教师的发展能够与专业发展协同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手段是解决方法之一。建立怎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激励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学院 非教学工作 绩效评价 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而职业教育不再仅仅需要能上课的专任教师。他们还需要在课堂外,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洞悉专业技术的前沿,积极地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中来。而很多时候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专业的发展是匹配的。

怎样引导教师参与到非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不同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的,要使得评价结果与组织预期目标一致就需要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之前确立合适的评价理论基础。通过构建以和谐和激励为目标的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师非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教师的近期发展目标与远期发展目标一致,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工作目标一致,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一致。

一、激励理论与非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激励是组织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特殊的手段、方法、管理机制,实现劳动者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通过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来充分调动其的积极性。而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激励理论也不近相同,不同的激励方式带来的结果也不一致。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究激发个体行为的各种因素。行为是建立在各种需求的基础上的。内容型积极理论主要根据不同群体间不同的需求来进行研究,故而又称之“需求理论”。

在国外,内容型积极理论的研究主要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ERG理论(奥尔德佛)、需求理论(麦克莱兰)、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工作特性模型(哈克曼和奧德海姆)等。在国内,激励理论中创新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的创新理论的改造与文献研究,而对比如:李红钦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从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对高校教师的需求进行研究。王欣基于双因素理论从保健、激励两个方面对提高高校教师积极性的措施研究。周杰从成就需求层面基于ERG理论从目标、共同愿景、优化薪酬、情感激励等方面开展研究。

从内容激励理论研究的成果来看,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工作内容上提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要求可以有效的激励教师参与非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一般来说非课堂教学工作的内容包扣:教研教改能力、校内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个设计到课堂教学以外内容的价值进行判断,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评价内容可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教师的任务,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运用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使教师不断改进工作,为学校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手段。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从需求(动机)从产生到实施行动的心理过程,找出行动过程中对行为人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其预测控制的行为。从国外研来看,有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其核心内容为激发力量公式,即:M=V×E式中: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有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其核心内容为通过设定一定的具体目标来使得研究对象向既定的目标方向展开其行为过程。从国内研究来看,有张宁等人提出的通过薪酬体系、激励反馈机制、营造公平合理的高校组织氛围等来转变教师的行为方向。有高倩等人提出的在教学中建立公平激励、设置激励目标来实现教师工作质量的提升。

由此看来,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行为目标来改变教师的发展方向是可期的。以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建设内容来看,可以从专业群平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申报、校企合作活动等诸多方面为目标,设置导向性评价指标来协同教师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的一致性。

二、和谐管理理论在非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在教师、专业、学校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和阶段上出现个体目标与总体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如何协同三者的发展,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必然要考虑到和谐发展。在和谐管理理论中认为环境总是不确定的,人是管理活动中的最不稳定因素。在组织确定既定目标后,怎样在复杂的、扰动的现实环境中以和谐为主题,通过一定的优化手段减少不利和干扰因素解决问题实施行动是其研究的主要核心。如果战略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组织和领导三个因素,那么这种一致性的结果可以带来组织选择战略的正确。

和谐管理理论直接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发展的经验观察。在国内,席酉民在1987年首次提出和谐理论,提出基于和谐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认为只有通过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行和谐管理才能实现。

笔者认为,在对教师的非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同时要关注到其自身的发展。在设置评价指标时既要有考量教师对专业与学校发展作出贡献量的评价指标,也要有帮助其自身发展的督促性指标。如在个人发展能力指标上对其学历进修、课程进修、专业培训、企业任职、企业实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向上设置对教师的督促评价指标。以期在目标协同后,实现专业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高职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我们并不能通过某一个评价体系就可以完美的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公正、公平、合理、高效的评价工具也是必然不行的。建立一套以和谐为主题的、以协同发展为导向的对非教学工作的评价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模型,能很好的引导教师积极的参与到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活动中,让教师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步壮大。让他们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