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与个人利益大融合

时间:2024-04-25

宋凤雨

企业与个人一直都是相互依靠、相辅相存的命运共同体。企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往企业树立的观念是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个人为企业打工。如何更改这样的局面,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大融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企业的使命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理由。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的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首先的大原则就是树立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崇高的事业目的。企业使命是企业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承诺,同时也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和思维。这段话说明,如果企业想做大,必须要每一位参与者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企业的使命,不仅仅是创造利益,更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企业的思维

在企业发展的长河中,经济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新古典企业理论认为,最大化股东利益能够最大化公司利益,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或者说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自利主义思维”,随着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企业不能只顾为股东创造价值,更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而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指出: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合理的定义——创造客户。客户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正是客户决定了企业所为,要从市场和客户的视角来看整个企业及其经营的有效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利他主义思维”颠覆了传统经济理论,但却违背了企业最基本的营利目的。

这两种思维都是具有局限性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外部要求日益增多。认识企业使命,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企业的社会性

人类的本性,决定了企业的社会性。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人类的本性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利益,对许多人来说,诸如同情、情感共鸣、友谊、爱以及改善社会的愿望比个人利益更加强烈,尤其是当人们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成熟时。

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发展中一直遵循的社训是“敬天爱人”。“敬天”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尊重道德和人性。“爱人”涉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特别强调员工和社会。

因此,企业的价值观应当将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颠覆传统企业利益追求,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大融合。

4、企业的变革

《清华管理评论》2014年第9期“网络经济下的突破性战略思维”,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渗透到各个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储存方式,更改变了人们沟通、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不仅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更推动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

网絡经济成为商业规则重构、企业运营方式和组织变革的基石。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正经历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而钱德勒提出“企业的管理革命”阐述了,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和交易内部化的扩大,各种生产要素的调配也更加复杂,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大企业病,这也会使资源的使用效率逐渐降低。

如今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呈现出瞬息万变之势。网络经济下,企业的变革势在必行。

5、利益大融合

平台智能化的发展使信息搜寻、沟通、支付等交易环节变得更加容易,降低了交易成本:聚合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群体创造的力量,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整合资源,以开放、共享、互利、对等、协作等方式形成信息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大融合。

网络经济推动了利益大融合,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不断扩展使财富在更大范围的不断创造成为可能,并日益成为利益产出的新方式。利用用户间的社交关系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关系,构筑了强大的关系资本,成为企业?新零售的制胜力量。

在利益大融合的驱使下,个人与企业共同参与到企业的利益创造活动中,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创造的力量,思想和智慧相互碰撞、借鉴、补充和启发,从无序到有序,从散乱到集中,从微小到宏大,迸发出经济时代无法想象的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