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程宁
[摘要]基于对语用学涵义、诞生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提出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五个启示:树立语用意识,转变教学理念;运用语用理论,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情感交流,培养交际能力;利用语码转换,提升教学效果;强化语用研究,促进教师发展。建议英语教师关注语用理论的发展,加强课堂话语研究,优化课堂言语行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语用学 语用理论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各行业领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如何合理使用交际话语,促进交际各方的人际关系,做到即坚持原则又互相尊重,在和谐交际语境下达成交流目标,业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语用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已引起语言和教育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但将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多,影响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指导功能的发挥。本文就如何将语用学研究成果有效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
一、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教学的口语、翻译和写作等技能都属于语用能力研究范围。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强化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也得到老师们的认同,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课时数及学生人数等的影响,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以课文分析、阅读理解、语法分析和词汇学习等语言知识和理解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忽视甚至省略交际和写作技能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运用语用学理论成果,切实提高学生语用表达能力。从上述国内外语用学理论研究成果来看,跨语言文化交际合作性话语应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原则等语用原则为基础,科学运用顺应性理论提升言语交际能力,针对语境的变化灵活采用合适的话语交际策略,进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这为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启示。
二、提高语用观念的认识,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许多证据显示,在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因素中,观念比知识的影响更大。英语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是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所使用话语的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教师虽然并非真正清楚其观念将导致怎样的课堂行为,但仍然习惯于按其自身观念行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话语活动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通过话语渗透和引导,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则从对教师话语的理解和接受中习得语言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适切的言语行为策略以顺应语言课堂学习语境,那么学生的语言综合语用能力也就无法提升。可见,教师的课堂话语及行为既是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手段,又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输入来源和主要途径,因而教师的语用观念非常重要。教师对语用学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缺失无疑是学生语用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运用语用学理论原则,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话语行为的数量和质量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决定教学的成败。从上述语用学理论分析可见,英语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既要顺应教学内容需要,又要顺应教学语境,包括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言语行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各种感官得到刺激,消除课堂学习倦怠,有效提高语言知识输入效果。可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情景(视觉输入),同时配以适合的背景音乐(听觉输入),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顺应课堂教学目标要求,采用恰当的课堂话语策略、互动模式和反馈策略,依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防止学生因教学模式的单一而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然而,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图像和感官效果的过度关注,反而使课堂成为以PPT为背景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语言教学的活动场所,课堂活动既是教学活动,也是语言交际活动。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非常敏感,他们对教师与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交往都很重视和关注。教师话语既为学生话语提供示范,又是学生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效果。对大学英语课堂而言,教师的言语行为往往侧重于学生语言的认知,而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则有所忽视。教师课堂话语普遍存在话语数量偏多、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存在单一、课堂提问开放性不强、师生言语交流互动偏少、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缺乏激励与尊重等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语用学的原理来审视现代英语课堂教学,通过采用恰当的话语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语境,提升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与动力。
五、發挥语码转换的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既是教学平台,也是交流平台,课堂话语是知识传输、获得、建构等的重要媒介,是向学生传输可理解的语言知识的一种代码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教师话语质量决定着学生语言习得效果。按照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传输知识的过程也就是顺应课堂语境满足交际需要、不断选择语言的动态过程。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两者既有语言共性,又有差异性,教师的课堂话语要适时进行语码转换,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其话语涵义。例如,将英语“brownsug ar,blacktea”转换为汉语“红糖、红茶”,用双语解释汉语特色词“铁饭碗”(ironricebowl)、“一国两制”(onecountry,twosys tem)等。英语教师应积极顺应课堂语境,充分发挥语码转换的亲和、调节及支持功能,增进师生感情,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话语可接受性,消除课堂学习紧张、焦虑、畏惧或倦怠感,减少语言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完善教育知识、提升语用能力,加强教学反思、改进话语策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建议英语教师关注语用理论的发展,加强课堂话语研究,将语用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语言教学,以言语行为理论及顺应论为指导,促进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优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