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春节。
多少年来,在上海外环线内,今年是第一次在春节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火树银花不夜天,噼噼啪啪到天明”的场景,至此成为了历史。没有了污染,没有了噪声。
很多人为之愕然,因为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件事能做得到。
禁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条例通过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做得到吗?倒不是大家对法规的严肃性有怀疑,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流传了多少年的习俗,曾经多次尝试改变、却最终未能改变的习俗。习惯的力量有多大,看看前些年的禁燃实行情况,就足可见一斑。
大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弊端,有目共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就有相关规定出台,禁放烟花爆竹。除夕那天,也组织了许多力量,查处违规燃放现象。那时,我在新民晚报政法部,联系公安条线。吃过年夜饭,就随公安消防人员,一起巡查落实情况。临近午夜时分,我和当年市公安局消防处战训科科长陈寒根一起,来到了一处人口密集的石库门弄堂。
此时,离零点还有半个多小时,弄堂里偶尔有几处爆竹声响起,劝阻后都收手了。然而就在禁放似乎步步进展之际,忽然之间,几十处、上百处的地方,同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无数的烟花爆竹炸响在空中,零点到了!面对如此大范围的燃放,所有的禁令显得那么的无力。那年的禁放,不了了之。
此后二十多年间,上海几次重提禁放烟花爆竹,措施和办法也想了不少,但是最终都没有下文。每年春节,依然是“噼噼啪啪到天明”。
今年初六我在报社值班,一早就接到电话,是担任过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的孙洪康,他也是我在政法部时的老领导。他在电话中兴奋地说,这次烟花爆竹是真的禁住了,大年夜没有爆竹声,我还心里没底,不知道初五会怎么样,昨天晚上还是安安静静的,我心定了,那是真的禁住了。我一定要给你打这个电话,当年上海花了多少功夫,都没有落实,这次做得这么成功,你们应该好好写写。
据最新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上海禁燃区域没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事情,有三起刚刚拿出烟花爆竹准备燃放,马上就被民警和社区志愿者制止了。这在上海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禁燃如此成功,根本的原因是上海社会治理的巨大进步。
首先是上海市民认知水平与社会意识的提高。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特大城市之一,燃放烟花爆竹的弊端,上海市民还是有认识的。前些年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是法不责众心理,别人都在放,我放也无妨。二是社会意识不足,我放我快乐,对公众、社会产生的污染和噪音,就顾不得了。但是随着这几年科学发展认识的提升、社会意识的提高,既顾及自己、也顾及别人和社会的意识不断加深,对燃放烟花爆竹这类影响社会生活的事情,公众的负面情绪在增加。特别是这几年对雾霾危害以及形成原因的了解,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于接受不影响他人、不损害公共环境的生活方式,这对禁燃的实行,提供了最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可以归结为市民素养的提高,这也是社会治理水平的进步。
其次,是上海社会动员能力的增强。此次禁放的成功,媒体的社会动员作用功不可没。禁放得以实施,根本在于全社会形成共识,上海的媒体起到了形成共识、普遍动员的强大作用。还是在两年前的2014年1月8日,《新民晚报》就率先在上海各媒体中,以编辑部名义发出倡议,请市民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少放不放烟花爆竹。这一倡议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响应,人大代表纷纷提出议案,要求进一步立法禁放;社会各界纷纷献策,如何有效禁放;相关职能部门,纷纷提出有效举措。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形成了落实禁放的有效路径。
第三就是法规的作用和执法的严格。市人大修改通过了相关《条例》,奠定了全社会准则。上海警方全员上岗,确保法规得到全面执行。
最后一点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上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春节巡查禁燃,各个居民小区、各个主要街道,有30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他们与执法人员一起,确保每个地方都有监管力量。这不仅加强了执法力量,也大大营造了全民动员、全民响应的氛围,对实现禁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上海市委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出台后,基层组织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生动写照。
丙申猴年,上海外环线内的广大地区,第一次度过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春节,可喜可贺。它对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难得而重要的借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