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金融精准扶贫难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4-04-25

刘天阳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前一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但在目前的贫困问题基本缓解以后,新的贫困问题还会出现并长期存在。因此要及时调整扶贫行动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对策。在金融扶贫中存在许多难题,而缺乏精准是最大的问题。本文从该问题出发,探究出具体的不精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使之应用于脱贫攻坚之中,从而为政府、企业、扶贫对象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 难题 解决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一)反贫困、世界性的课题

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億。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伤痛,贫困无国界,反贫困是各国推动经济社会文明进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目的所在,8亿多的极端贫困人口仍需要去拯救。

(二)脱贫攻坚,中国政府的决策与战略部署

新中国的建立,就一次又一次地向战胜贫困发起了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已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现在向5000余万“锅底人群”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三)基于本人江西井冈山茅坪乡担任乡长助理的实际观察,中信建投证券金融工作实践

一方面在茅坪乡担任乡长助理期间,会上会下听到无数次的精确扶贫讲话报告,看过许多份精准扶贫的文件材料,然而实际在走访调研考察中,说的听的文件的报告的与精确扶贫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在央企工作岗位,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表态也不绝于耳,贫困地区盼望金融精准扶贫也是发自心底。实际情况却是存在相当地不精也不准。

(四)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的家国情怀

一名研究生,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把自己所学的财政金融专业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之中,特别是中国反贫困的伟大事业之中,是职责所在,使命所需,知识所向,能力所及,以自己的一己之学,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输送一点知识的温暖,是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应有的选择。基于此,我对金融精准扶贫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做了一些研究思考。

二、金融支持扶贫最大问题是“不精准”

(一)识别贫困和动态管理不精准

从政府层面,各地政府对所管辖地区的贫困状况要有一本精细准确动态的账,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人口,不能是模糊不清,也不能是“一本老账吃遍天”,更不能是“糊涂账”。脱贫攻坚重在实效,贵在精准。只有把识别贫困和动态管理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始终,金融精确扶贫才有可能。从金融机构层面,首先对于以前漏统的贫困群众,识别后要立卡建档,纳入扶贫范围。其次对于已经脱贫的人口要逐户的销号,确保将扶贫资源分配,特别是金融支持政策给最需要的贫困人群。再次定期检查核时,对返贫群众要重新录入,做到不能把非贫困群众纳入扶贫范围,也不能把真正的贫困群众遗漏。对于识别贫困人群要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于金融扶持要进行动态管理,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责任分工不精准

精准扶贫要求金融部门支持的,责任分工要明确。多年来,扶贫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是做到了,而且资金额还巨大,但资金投向“大水漫灌”式扶贫富民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根本原因就是只管拨款投放,而不太关注拨款投放的目标效益。从金融部门而言,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还是一些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在责任分工支持扶贫富民上,也缺乏精细分工。从市、县、乡镇、村各层面,处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然而,在金融任务部署、资金项目安排、投融资经费使用等落实扶贫项目,落实到贫困户,往往不到位,甚至错位、越位。这样一方面影响精确扶贫的政策红利效益;另一方面挫伤了金融部门,特别是金融企业的积极性。

(三)分类施策和绩效考核不精准

曾经一段时间,在扶贫工作上,存在分类施策和绩效考核不精准问题。扶贫关键在于因地因事因人分类施策。对于贫困地区县、乡,要善于帮助发现挖掘当地资源,聚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组织科学有效快捷的投融资、扶持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和产业发展,如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对于贫困村,可以通过金融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实现整体脱贫。对于贫困户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分清情况,分类帮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或产业资金小额贷款扶贫,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对于因病、因残、因灾等致贫的人口,应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保险救助等形式,实现脱贫。对于脱贫绩效考核,关键是要准和实。一是金融扶贫过程要准和实,杜绝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二是金融扶贫结果要准和实,依据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验收。

三、解决的对策

(一)构建金融精准扶贫五大体系

从当前金融扶贫实践来看,要实现精准,迫切需要构建金融目标任务、金融组织管理、金融工作运行、金融政策法规和金融服务保障五大体系,通过协同发力,破解制约金融精确扶贫的瓶颈和障碍,支持脱贫攻坚战。

金融目标任务体系: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总目标,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的发展格局,具体任务应包括:

(1)金融领域资源共享。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如何掌握总体要求、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作用,完善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从而搭建了一座金融领域助推脱贫攻坚资源共享的平台。

(2)金融产业领域政银融合。坚持金融扶贫,将金融产业融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体系之中,推动财政金融部门由“大水漫灌”的财政扶贫,向金融助推“精准灌溉”脱贫攻坚发展的跃升,实现政府与金融企业的深度融合。endprint

(3)金融扶贫资源开发利用。着眼提升金融扶贫质量,加强政府、企业、贫困地区资源统筹,拓展投融资渠道与范围,进一步优化金融扶贫富民的产业结构和开发利用资源的效率。

金融组织管理体系:

构建统一协调和顺畅高效的金融精准扶贫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级:

(1)国家战略决策层。实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金融战略调控,统筹制订金融精准扶贫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对涉及政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度调整等,作出决策部署。

(2)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层。调整优化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各层级、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关系,实现互相配合,對涉及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企业的重要事项,进行横向协调。

(3)组织实施层。***同志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无论是地方县、乡,还是金融单位,是贯彻落实金融扶贫的一线机构,一方面要接地气扎实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反馈意见信息,并向上级提供决策建议。

金融工作运行体系:

建立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和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需求的牵引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的主导作用。

(1)金融扶贫战略协同机制。在金融目标任务、金融资源运用和金融扶贫措施手段等方面有机衔接,纳入国家精准扶贫的总体战略体系之中。

(2)金融扶贫需求对接机制。将金融政策规划计划统筹,作为实现扶贫富民需求对接的渠道,按照政银两线归口提报、联合评估论证和核定审查的流程,实现双方需求的有序对接。同时,在政策扶持的前提下,要遵循金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竞争的能动作用,引导社会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有效有序服务扶贫富民工作。

(3)金融扶贫评估问责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准确评估投融资推进情况,金融政策执行情况,加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与监督问责的有机衔接,确保金融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

金融政策制度体系:

建立系统完备、衔接配套和有效激励相结合的金融政策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助推作用。

(1)完善金融顶层设计。七部门《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结合实际工作,这个《意见》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落实重点在哪里?成效可将如何?都要在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工作中完善。要将有利的政策、法规,变为有效的工作机制,必须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优化系统配套。

(2)填补金融法规空白。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行业,从金融企业到贫困人群,全国上下群策群力集中脱贫攻坚,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汇总各部门、各行业,特别是金融扶贫相关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和成熟条件的优先顺序,分批次纳入相关立法,尽快填补金融扶贫政策措施,重要领域、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的法律法规空白。

(3)把握金融工作重点。金融扶贫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讲,地位功能作用特殊,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某种程度上,金融扶贫是帮助困难人群解决脱贫、返贫、再脱贫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力,实现精准有效扶贫,既是“输血”,又是“造血”。因此,在实施扶贫再贷款,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民间融资等多方面,要找准切入点,把握重点,解决难点,使之金融扶贫工作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搭建功能各异,政银一体和双向多元联通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推动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之间的有序、流通和互利共享。

(1)金融产业扶持平台。依托金融部门,扶持一批“三农”产业,贫困地区的小微企业,选择一批贫困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有发展前景的进行孵化培育和金融扶持。

(2)金融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各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县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了解其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需求信息,建立“一户一档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依据大数据科学分析,最后由终端金融机构,直接精准到户。

(3)金融技术双向转移平台。通过扶贫需求对接、政策引导和定制服务,促进金融技术、金融产品向贫困地区转化;细化金融政策措施,为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向产业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金融企业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之间的联系,搭建金融知识、智力、人才、场地等平台,形成金融助推穷山穷地穷人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发展金融精确扶贫的模式

(1)“征信+信贷”模式。据研究资料显示,广东梅州、浙江丽水、河北张家口,采取了“征信+信贷”模式。据此,对农户信用进行评价,依据信用的征集、审核、评价、监督、向金融机构推荐客户,然后以联保、风险保证金等形式提供贷款担保。这一模式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扶贫的风险,提高了金融扶贫精准率;另一方面增强了扶贫对象金融支持的信心,提高了金融扶贫有效率。仅河北张家口统计,实施当年就使贷款户人均增收超万元,相当于过去3—5年的收入。

(2)土地流转扶贫模式。以土地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解决贫困问题的扶贫模式,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方式。目前出现的有若干种方式,比如采取“农户+地方政府+土地金融机构”、“农户+村委会+金融机构”、“农户+土地协会+金融机构”、“农户+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等。我曾经工作的井冈山茅坪乡,因为地处井冈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则采取的是“农户+乡政府+旅游景区+金融机构”的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井冈山革命老区人民的欢迎。

总之,现阶段金融支持扶贫在工作机制、供给主体、扶贫方式、扶贫对象上,还存在诸多欠缺,需提供差异化支持服务,以满足贫困地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支持需求,从而推动金融支持扶贫的深度融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