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周云龙
最近一次长假,回老家多呆了两天。其中一个半天,我和妹妹去附近的小镇,给妈妈挑点吃的喝的,顺便给她买了一双北京布鞋。
记忆中,妈妈没给我买过一次鞋。从小到大,她只是给我做形形色色的布鞋,一年起码一双。鞋底是一针一针“钉”进去的那种,有的硬,有的软。现在都说环保、舒适,那时只觉得土得掉渣,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脚上有一双“买”来的球鞋。
鞋子买回家之后,我注意到两个戏剧性的场景。邻居加英婶婶,从我家西边赶去田里做活计,妈妈笑嘻嘻地喊住她,话题明显有些跳跃:麻麻,你来望望瞧,我家云龙给我买了双鞋子!不等婶婶走近,妈妈已快速地跑回里屋,搜出那双北京布鞋:你望望,鞋底,软和,颜色也蛮好的。婶婶附和着,一股劲地点赞:不丑,不丑。
第二天,南边开家灶也是一位婶婶辈的莲珠,走过路过,妈妈又是拦住她,拿出那双布鞋:嘿嘿,你望望瞧,我家云龙帮我到街上买的,头一回啊。那口气,简直布鞋是我做出来的一样。
站在她们背后不远处的晒场上,我顿时感到有些无地自容,不是因为头一回买,而是她那样到处显摆,好像我做出了什么感动中国的壮举。越琢磨越不对劲,母亲们给她的孩子做过或买过多少双鞋,几个孩子有过一丝感动?他们可能永远只有不满意。那双布鞋,才68块钱。本来,我们只预备简单买些食品。这几年,妈妈年纪大了,嘴也变得越来越刁了,好多不肯吃;好多袋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她都没拆封。所以,有时一想到回家该带些什么,我都头大。时间长了,总结经验和教训,干脆不买,直接给钱。
而这次,听从妹妹的建议,挑选了一双鞋子。妹妹当时就预言,有了这双鞋,妈妈一定要炫耀死了。我倒不是要给妈妈提供一个炫耀的机会,也不想她巡回宣讲我的孝心,但两次亲眼看到她那么开心、那么满足,我忽然发现鞋子另外的价值。妹妹后来电话里说,妈妈滑稽死了。有一次,她从外边打电话回去,妈妈有些耳背,以为是二姐,开口就是一段自言自语:云来啊?你晓得云龙这次给我买了一双鞋子?哈哈,底软乎乎的……
以往假期回家,我基本上都要塞给妈妈千儿八百的现金,每次也都提醒她一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省!可是,妈妈一般什么也不买,她都攒着。大字不识一个的她,倒是认得钱,凑到整数,就叫妹妹存起来了。那双北京布鞋,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孝心的表达也得有当下新媒体那种“用户思维”,要精准地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想想也是,她不可能拿着一沓子钞票,对乡邻说“这是我儿子给的”,钱都长得一样;她也不太可能拿着一袋吃的喝的,“这是我儿子买的”。鞋子,当然还有其他衣物,给她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用的载体。可惜,20多年的时间,我一直都没读懂妈妈那点小心思。
老话说,母子连心。那意思,母亲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心心相通的,最能理解对方的。不过,人的成长,其实是与母体一次次分离、告别的过程。断开脐带,是第一次。断奶、分床、入园……外地求学,每一次都是分离。因为分离,母子——人世间最亲密的伙伴,往往会置身不同的环境,走着不同的路,遇见不同的人,看着各自的风景,想着各自的心思……我们与生我养我的父母之间,也因此便有了种种信息不对称、感情不对等。
北京布鞋,意外地给了我们和解的机会,而妈妈也终于有了对付我的手段,直击我的痛点,而且是新媒体。前些天,妹妹换了智能手机,可以语音,可以视频。时不时地,她会发送些现场感很强的短视频过来,主角便是一辈子都没有上过镜的老妈:在晒场上打扫,在天井里择菜,在稻田里挖地,在厨房里忙饭。有一天,妈妈特别精神,但一脸严肃,很像个领导人似的,在视频里对着镜头跟我正儿八经地下达指令:你不能喝酒啊,不能喝酒啊,不能喝酒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