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创业常态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时间:2024-04-25

黄秋华

【摘要】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具有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涵。通过把关教师培训、做好创业发展规划、立足创业实践、校企深度联动、落地制度保障等途径,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一支创业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创业常态化,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发展 实现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较为喜人,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保持发展潜力亟需创新增长方式、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水平向高端发展。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明确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要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以创业促进就业,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发展趋势,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意识。

一、创新创业常态下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

创新创业的常态化伴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不断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如何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摇篮,其创新创业型师资培养的程度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发展努力的方向。

教师作为社会的特定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天职。马克思.韦伯认为:“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之后,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真正完美的成就。”专业化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专业结构的丰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宗旨的。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按照马克思关于主体的观点,即主体是人,人是唯一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一支力量。朱旭东提出教师发展的三个维度:教会学生学习、育人、服务。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在创新创业常态化背景下,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首当其冲要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主动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常态下教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主要是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精通程度;教师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教师以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多途径全面扩充专业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专业能力,主要指教育和指导学习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掌握程度;创新创业教育主张行动实施层面的开拓,强调受教者自力更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本领和塑造能力,能够在经济等领域开创一个新的事业、直接为社会产生出可供衡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让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自身进行创业体验,积累创业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无疑,在学生学习期间,有着创业体验、教学能力高的教师能够起到催化剂和转换器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并实现自我的提升。

三是专业精神,主要指教师作为社会育人的主体,需要担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感;要践行创新创业人才价值观,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将创新观念和创业精神贯穿于整个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充分渗透到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中。教师要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我的发展,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创新创业服务,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出真正的“創一代”、“创二代”。

二、创新创业常态下教师发展存在的不足

(1)创业教育主体教师专业知识薄弱。当前一些学校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构成力量主要来自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口和“商业教育”的教学口,以高校辅导员居多;根据2016年浙江省创业导师培育工程指导办公室统计,报名创业导师培育工项目的人员中,学生口(辅导员)人员占了一半以上。辅导员应聘一般不限专业,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居多,一般缺乏企业管理和创业的经验,对创业经历、创业实战经验缺少磨砺;在教学上容易以理论为主,形成纸上谈兵空谈创业教育的尴尬局面,很难唤起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积极重视,有的时候甚至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吸引,学校对新入职的教师职前教育也仅仅限于基本的教学能力观摩、示范,对学校的制度政策进行熟悉了解,方法单一,教学传统,使得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对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应有的积极重视,创业教育深入人心还浮在表现。

(2)教师创新创业培育环境受限,专业能力有待增强。伴随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通过公开招聘大门进入校园就职的“学院派”教师以海外学历硕士、博士为主,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本土化接地气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提出的培育实践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技能各占半边天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学院派”教师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初步探索的过程,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后继乏力;教学能力稍微好一点的教师,也大多停留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只是面向部分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的意识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普及的教育革新方式的认识深度还不够;一些高职院校聘请的兼职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培育全员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增强。

(3)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滑坡,专业精神有待提高。受市场经济发展下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打着“体验创业经历”的幌子,公开做微商售卖,在教学班级群、微信朋友圈日日发布产品信息扰民,有些甚至以完成学分条件的名义要求学生必须要卖到一定的份额,看起来是给学生增加出售销售的经验,实际上带有严重的个人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荣誉。另外一些具有一定创业经验资历的教师,以从企业人才引进到学校的教师为多,出现了浮躁的心理波动,一来上课,课后走人,把教学看做副产业,没有认真备课,把精力用在自己的事上,只关心自己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兼职任务重甚至从事商业活动;接受学校分配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任务心不甘情不愿,认为能够带着一些学生参加创业相关比赛、相关活动已经足够,缺少敬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感,缺乏创新创业人才价值观,专业精神有待提高。endprint

三、创新创业常态下教师发展的实现途径

(1)把好新教师入职培训关。在创新创业的常态环境下,学校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深度,把好新教师入职培训第一关,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在开展的新教师培训中要增加开设“创业入门指导”、“创业百事通”、“创新思维”等课程的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启蒙式教学,要求短期快速学习创新创业的政策精神、实操指南,给予一定的创业任务和要求,提高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使教师认识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1+1”三级联动,做好创业教育发展规划。高职院校一直高度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常抓不懈,在校企合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经验。“1+1+1”是指教师根据自我发展目标,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练后,担任访问工程师,进行校企合作项目,参与企业的创业实践活动;由企业配备固定访问工程师导师进行指导;并且指导创业学生作为访问助手,提高实战经验。学生在和教师一起下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战经验,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各校纷纷加大推动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充分利用教师挂职锻炼的实际效果,搭建有利的教师发展校企合作平台,对新进教师尤其是刚从高校毕业进入高校的毕业生要求必须先下企业。教师发展初期(入职1-3年)在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了企业的工作流程,也深度了解企业创业的艰辛,将这样的感悟带回课堂进行再思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教师中期(入职3-10年)继续五年一次挂职锻炼,申请访问工程师,带着校企合作项目下企业,要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要和企业沟通紧密,得到企业导师的指导与认可。教师后期(入职10年后)可以灵活开展创业项目,为企业服务,通过在企业所学的本事,带同学生一起创业,成为创业导师;使教师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教师、合格教师、专家型教师。新进教师尤其是刚从高校毕业进入学校的毕业生做好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从深入企业的角度出发,做好企业顶岗规划,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创业新形势。

(3)建立教师创客空间,寓教于创课程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的技能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师的创客空间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载体。维基百科将创客空间为理解为: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一些个体相互集中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共同分享资源、知识,建立职业人脉、创造新生力量。教师无论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必修课、多媒体基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课,在从事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具备创新创业融合意识,进行有意识地创新创业教学渗透、嵌入;作为肩负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师,在特定的开放的创客空间氛围内,可以共享到更多的创业文化、丰富创业知识、融合创业资源,推进寓教于创的课程融合教学,促进创新创业教学的蓬勃发展。

(4)传帮带做好教师创业教育联动培养。目前各校纷纷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纳入到创业师资队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具备了企业的实践经历,在创新创业上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多地看到创业的不易,教起学生来得心应手,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学生会有更大的吸引力与启发性;学校需要对其进行过程化培育管理。通过兼职教师带动校内教师的创新创业内容的培训、培养、发展,努力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师得到滚动培训的机会。目前高职院校相继建立的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可以更多地辐射到兼职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更多的作用。可以实施创业导师一对一传帮带,通过兼职教师带着校内教师,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培育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通过不断地参加专业的学习和面对面的培训交流,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体会有关创业的方方面面,能夠将创新创业知识内化,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辅助学生创业。

(5)立足实践,提升教师创业实操能力。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教师要有勇气面对社会,立足创业实践,要适应市场,走出象牙塔,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创业的大环境下拥抱创业。创业犹如在河里学游泳。只知道游泳的理论要点却没有下水扑腾,没有呛水的经历,永远不知道水的深浅,即使是满腹经纶,也只会望洋兴叹,就算是扔到水里,也浮不起来,也就学不会游泳。来一场真刀实枪的创业实践体验,面对的环境千变万化,不确定因素多,如外在因素政策变化,天气影响、人际处理等,考验的是整个创业团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面对创业资源开源节流抑或成本铺张浪费等的撞击中一步步成长,验证着非对非错的投入、产出的关系,建立快速行动反馈机制,最大限度上控制成本与利润比;这种超前的快速行动反馈能力,没有真扎实干的创业实践经历的砥砺,是成不了创业的火候的,更别谈创业教育教学。因此,教师要亲身参加创业实践,拥有创业的实战经验,才能够给学生以示范和指导。人社部2017年出台了最新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其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为广大教师带来了福音。

(6)创造宽松环境,松绑教师负担。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的重要目标。创业路上靠的是全民创业政策的推进、全员创业宽松育人的氛围及大学生积极挑战创业的意识,关键在于让政策落地、落实,松绑教师负担,真正使得教师在创业行军中发挥前锋作用。目前国家、省市地方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创新创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也明确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要求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等。作为高职院校,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使国家政策真正落地,建立符合创新创业形势的教师发展与职称评聘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提出教师职称评聘与创新创业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相挂钩,学术研究和创业实务相结合,倒逼教师发展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比如,规范制定《教师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创业型教师职称评聘的办法》等制度,在人、事、财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宽松激励,助推教师创业发展。笔者认为,制度的考核、挂钩不是让创业成为负担,而是让具有创业经历的老师、创业成就明显的老师可以抵消现行的职称论文发表、科研考核分数,激发更多的教师投入创业,激发教师发展的能动性,为教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多面手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