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要】结合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从课程建设的层面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涉及到的课程的集群,集群不是机械的组合、堆砌,而是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一个结构合理的课程系对于专业建设以及后期的人才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结合着现代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发展,从具体操作的层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育人质量。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对机械行业企业及汽车产业进行调研,根据“通过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进行岗位(群)分析(确定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域)→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思想,融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念,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商讨确定课程体系。具体流程建见图1。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企业需求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归纳、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化”的构建流程,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1、行业、企业调研
按产品类型、企业规模、技术密集程度等选择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整车装调类企业,对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一线及现场的技术、质量、工艺、管理人员以及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在服务汽车制造产业链的基础上,收集相关的工作岗位。
2、职业岗位分析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和装配、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企业,通过企业调研、行业调查、专家论证、专业教师研讨、学生访谈等多方渠道的调研与分析,结合本专业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确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群。通过对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从而形成对应的支撑课程。
3、工作任务分析
烟台地区汽车制造与装配行业发达,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整车装调行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分析,归纳遴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体系结构总体说明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形式是:三平台+四模块。“三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四模块”包括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人文素养模块、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模块。在具体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大专业基础课的培养力度,打造基础好、宽口径的人才
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加大机械、电子方面的基础课程,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高职学生在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学习这些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部分学生将来会从事一些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要具有一定的机械、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2、调整专业核心课程,更好地体现专业特点
很多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脱胎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导致两个专业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着过多的雷同现象,进而导致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没有较好的区分度,汽配专业特色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既要体现“制造”,同时又要体现“装配”。
3、规范实训课程的开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技术平台中,实训环节从类别上分为单周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单周实训如汽车整车认知实训、金工实训、汽车典型零部件测绘实训等。综合实训如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设计等;顶岗实习如汽车生产线生产实习、汽车质量检测岗位实习等。
4、整合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建设的方向指向性更加明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联合机械自动化、数控技术共计三个专业共建汽车生产专业群,所以专业方向包括汽车装调方向、智能制造方向、数控加工方向,学生在具体学习时根据具体专业方向进行选择。
5、充实、完善专业拓展模块,继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專业拓展课程里可以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部分的设计。此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工程实践基础》、《汽车力学基础》、《汽车专业英语》等。专业拓展模块选修有效学分6学分,超过6学分按照6学分进行记录。
四、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工作任务分解教学单元,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创造必要条件;建立以职业资格鉴定为指导的考评体系,构建了工学结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基本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确定实践教学计划,以岗位工作职责和行业规范为依据,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支撑,确定技能培养方向,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走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分阶段、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五、预期效果
经过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学质量提高的预期效果主要包括:
1、学生专业基础更加扎实,岗位迁移能力强;
2、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加强,社会评价高;
3、学生实践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动手操作动机强;
4、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避免盲目造车;
5、学生专业拓展能力更加全面,分析问题更加客观。
新的课程体系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使用效果。另外,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修订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与相关课程的设置更加完善。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在课程设置方面更能体现出专业性,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6SC1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桂凤
基金项目2: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促进品牌专业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C15G381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桂凤
基金项目3: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高职专业特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案例”(课题编号:17SC0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桂凤
作者简介:汤少岩(1977—),男,山东威海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