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时间:2024-04-25

沈廷岚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挖掘课文,把握教学契机,创新语文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人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经验,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善于挖掘课文,寻找渗透基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思想兼美的课文,其中有不少课文蕴藏着心理健康渗透因素。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开学第一天》,就指导学生在学期一开始就要具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又如:《阳阳和田田》一课,告诉学生同学之间要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里,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自己去吧》、《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低年级有《校园里的画》,中年级有《争吵》,高年级有《将相和》等;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课文有《小公鸡和小鸭子》、《蓝树叶》、《小木船》等。如培養学生合作精神的如《春天在哪里》、《笋芽儿。古诗《咏柳》、《小池》教育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保护环境的意识;《回自己的祖国去》、《家》、《快乐的节日》、《可爱的西沙群岛》则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祖国,从而培养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坐井观天》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很深刻,告诉学生,如果不努力学习本领,就如井底之蛙一般的孤陋寡闻。特别是《爱发脾气的孩子》、《我能行》、《掌声》等课文,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二、把握教学契机,活化渗透方法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进行生生、师生双向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一组在没有同学帮助下,独自贴;一组在同学的帮助下去贴,当做完两组对比游戏之后,学生可真切地体验到无助时的无奈和受助时的愉快。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把作文作为生命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再者,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及日记本上,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写上人性化评语,如:“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成功而自豪”“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很好,通过这件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祝贺你!”……。还可以通过习作,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情况较严重且不适合在集体中进行指导的,就采取个别交流的方法,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在集体讲评课上,朗读范文,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作文日记的评语上,教师不光从作文的技能技巧入手,更给出人性化的评点,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语文课文和作文教学中只要把握了教学契机,就一定能找准心理健康渗透的突破口。

三、创新语文活动,拓展渗透渠道

在语文课中向学生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有强化巩固。那么强化的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文、根据学生设计一些精巧的活动,开通心育通道,搭建心育平台。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警言提示等,设计活动应遵循“少而精”注重实效,切不可加重学生负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争吵》,帮助学生排遣嫉妒心理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强化活动:讨论“当别人成功时,你对自己怎样说,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有的同学说:“他成功了,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我要向他学”。有的说:“这几天我的状态不佳,如果调整好,我也会成功。”有的说:“他真了不起,我佩服他。”有的说:“下次努力,争取超过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道出了排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友好竞争,学习欣赏,自我安慰等。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强化,实现了自我教育。

再如: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作文日记教学为载体,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扮演“小老师”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凸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