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4-04-25

朱秋全

【摘要】自从我国将城镇化以及产业化这两个概念提出并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的时间里,我国发生了产城分离的不良现状,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对我们的社会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还在社会当中引发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将产业和城镇两者进行结合对我国的消费有增长作用,产城结合的方法可以刺激消费,增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产生了这种状态就需要对国家内部的體制和经济增长机制进行改变,产城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 转型发展 多元共生

“城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样也是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社会各界人士都给予了重视,尤其是受到城市建造、规划、研究者们的重点注意。城镇化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则是在两会之后在中央两会当中提出来的,并且,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热门的关注焦点。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就已经步入正轨,我国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我国城镇化的建造过程虽然是很快,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本文当中没有一一说明,只是选择了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土地的城镇化进程远远快于人自身的城镇化进程;二、对于所建设的这些城镇的管理能力不足;三、进城的人口配套较为落后。

根据以上几点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在城镇化发展这一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和难题。例如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虽然发展进程迅速,但是就所建设的城镇质量而言,却不太理想。再例如城镇化发展的确很快但是我国的产业发展却跟不上城镇发展的速度,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而且,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大都市因为空间聚集而产生的优势也因为是建立在传统的旧的思维模式之上而逐渐减弱。与之相反的是郊区化和扩散反而成为了一种常态。为了对所发生的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产城融合的概念被提了出来,而中共两会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也对产城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概念给予了方向指导。因此,关于产城融合的目前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如何实现产城融合进行研究探讨。

一、概念解析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根据当前整个理论研究界的动态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所占据主流的热门研究话题就是“新型城镇化”虽然,就目前来讲,关于这一话题整个理论界并没有统一想法,但是,虽然想法不同,但是大家的认知却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以城乡一体化和以人为本等观念以及产业和城镇进行互动、建造一个体制功能完善、绿化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的理念。

(二)产城融合理念

上面我们已经讲述过,要将产业和城镇进行融合实现产业和城镇的互补。一方面,城市可以作为产业的发展基础,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产业对城镇当中的服务和体制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这是一直可持续发展、积极向上、富有动力和活力的发展方式,这样才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发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我国在进行经济改革升级的情况下根据产城分离现象所提出的一条出路,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式。该发展方式需要产业和城镇之间必须要进行融合,而且对二者所占据的发展空间也有整合作用。以城市促进产业的发展,以产业促进城市的发展,互惠互利。

二、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进程产生脱节

城镇化只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土地城镇化,另一个方面是人口城镇化。我国的土地城镇化建设速度非常迅速,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这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也是因为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人口城镇化完全跟不上土地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很多的人都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城镇化这一过程。土地城镇化的发展迅速所导致的就是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但是在农民当中又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什么技能。这就导致了阶级的产生,而且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变大。因为即使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会因为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只仅仅局限于高强度劳动、低收入的职业当中,更何况这些农民在被动的接受了城镇化建设之后他们的经济来源问题因为人数较大的而无法很好的进行解决。本来,建设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好。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很显然达不到这一初衷,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根据现有的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征用土地然后再进行出售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然后进行城镇化的发展建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房价一直高居不下。并且,房地产当中的巨额的利润也导致了人们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和投资,这更加加快了土地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于迅速就会导致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二)老城产城融合进度缓慢与新城产城分离并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踏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以前所建设的城镇社区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交通不顺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居住也因为房价的上涨和人口多而形成住房比较紧张的现象,并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对外流失导致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够而形成的“城市贫困”现象。因为缺乏资金、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产城融合的发展在以往所建设的城区当中的发展进度缓慢,这也导致了这些城镇社区更加衰弱。而且,那些刚刚建设的以及正在建设的城镇社区在建设时也会无意间忽略将产业与城镇相结合发展的问题,甚至有些城镇的发展过程几乎等同于在发展房地产。只是一味地不断扩张。但是扩张了之后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这就是之前所提到的产城分离。

(三)产业园区“孤岛化”

作为一种纯粹的生产功能区,产业园区不具备完整的城市功能,只不过是大量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活动的生产基地,大量没有获得城镇户籍的农民工常年住在厂区内,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这种产业园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有产业,无市民”的畸形城镇化的产物,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产城分离现象集中体现在农民工的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离,这种分离使农民工缺乏对于城市的归属感。由于周围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园区往往会变成城市里的“孤岛”。这种产业园区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城市和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产城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形式城镇化”向“特色城镇化”转型。城镇化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农民进城,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空间在一定时期内不断地扩张。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模和人口不再盲目地扩张、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我國的城镇化应该是大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但事实上是大城市不断扩张,而小城镇的发展则是不断被压缩弱化。要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在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同时避免城市扩张带来的“大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体现在城市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产值占城市GDP比重增大,经济发展重心由第二产业主第三产业转移。2015年服务业擎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金,增加投资,释放消费需求,扩大内需,进而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消费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会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升级,从而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升级拉动产城融合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第二产业的提升。因为我国具有劳动力多而且廉价的优势,使得我国的第二产业非常庞大,但是,虽然我国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制造业上成为了第一,但是这只是制造的量,而不是质。由于制造出来的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并且随着近些年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制造业的产业链将会向其他地方进行转移。因为制造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而且劳动力多了,雇佣劳动力所需要的成本自然也多了,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涨,所以,产业链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国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问题就在于科技含量过低,导致了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限制而且我国在制造时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过低,没有良好的利用能源,导致了能源消耗严重浪费。而且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有失衡现象。并且由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严重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基于以上几点,我国的城产结合计划当中主要的就是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促使产业结构的改变,以科技为核心,创新为目标,节约能耗为基本准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产业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城融合计划的推动。

(三)完善制度设计,保障我国产城融合发展

(1)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产城融合发展。目前,对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造成制约的主要因素就是户籍。因为随着我国的发展,很多农民并不再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别的方面,但是他们的户口却并没有迁入城镇户口当中,还是农村户口。他们既使居住在城市当中,也没有真正的享受到完善的城镇居民权利和益处,更没有得到良好的就业。真正的市民是可以享受到这些好处的。因此,人的城镇化问题迫在眉睫。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逐步的进行解决。这样才可以保证人的城镇化得以顺利的发展。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调整老城区、城市新区以及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对土地分配途径进行规范,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用地政策,保证工业用地与商业、居民用地三者达到均衡。将单位土地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单位土地工业产业等指标纳入土地利用绩效考评体系中,避免地方政府在进行土地开发时所出现的无序开发、过量占地等现象的发展。在房地产着力去库存的当下,更是要避免城市土地的盲目开发,应当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通过土地政策来进一步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结论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研究产城融合,由于当前属于较高层次水平,所以我们应注重人的因素在产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人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城市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产业与城镇的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才会实现“产城融合”。也就是说,本文所研究的“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为保障,推动城市发展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实现产、城、人的协调发展。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产业和城镇进行融合并将两者的质量都进行提升,这样更有助于我国终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隽,古杰.产城融合的概念框架搭建:基于空间组织逻辑的识别与评价[J].城市观察,2015.

[2]曹宇飞,袁中金.苏州吴中城区产城融合形态研究[J].江苏建筑,2015.

[3]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 财经研究,2016.

[4]陈雪,王海滔,雷诚,范凌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镇融合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为例[J].规划师,2016.

[5]陆小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驱动模式[J].生态环境学报,2016.

[6]许明强,魏伟.产城融合研究综述——以一个新界定为框架[J].中国房地产,2016.

[7]杨雪锋,孙震.共享发展理念下的产城融合作用机理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

[8]王家斌,李茜.新型城镇化视阈下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探究[J].江南论坛,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