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方智勇+李海华
【摘要】当前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不协调,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缺口比较大。作为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和经营管理一线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及市场联系的紧密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政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区域经济发展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机遇,最后详尽分析了立足武汉区域经济发展,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产业,其价值效益已为人们广泛认识。我国物流产业现在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物流技能型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高职院校利用师资、技术优势等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对接,从而全面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高职教育规模迅速增长,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其中高职院校1327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3559万人,高职在校生2014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数达千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党和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法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教育规模、专业设置要与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纲要》指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到: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这些纲要和决定强调高职教育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相互合作。
二、武汉区域经济发展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机遇
2012年武汉市政府通过《武汉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制定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在全国尚属首次,规划将武汉定位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全国物流枢纽和物流信息中心。在空间布局上,武汉将重点形成“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体系。武汉物流业将沿城市环线布局,分“物流总部基地+物流園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四个层次。
2015年武汉GDP达10905.6亿元,升至全国城市第八位。“十二五”期间,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018.6亿元,物流业成为武汉两个“千亿级”服务业板块之一,占全市GDP的比重达9.3%,占服务业比重达20%。 “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在全国60城市物流质量评价中,武汉排名第五位。武汉市已建成一批物流总部基地和功能聚集区,基本形成以武汉为区域物流组织中心,1小时辐射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辐射中部省会城市、4小时辐射京沪穗渝等中心城市、12小时辐射区域国际城市、24小时辐射全球城市的设施系统,初步建成国家物流中心。
2016年武汉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物流发展定位为: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带动城市圈、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联通东西部、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区域龙头的国家物流中心。
武汉地处中国版图的地理和经济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也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中部崛起背景决定了武汉物流产业在中西部地区拥有巨大发展潜质。2020年武汉有望成为“内陆第一大物流枢纽城市”,《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变得特别重要,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将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武汉的物流业还不发达,特别是物流人才的缺乏是武汉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做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是武汉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立足武汉区域经济发展,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人才培养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起步很晚,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尚在实践探讨阶段。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滞后与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按现有模式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物流人才短缺、供需错位、流失等问题比较严重。
本课题组调研显示,近几年武汉市物流人才短缺的矛盾已经凸显,真正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具备全面的经济、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如综合性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运输管理和库存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相当匮乏;在调查的30多家企业中,仅有24%的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基层管理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更低。物流企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尚不健全,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产学研对接不畅。38%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多数人才主要从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流向外资、国有等大型物流企业,从二三线城市流向一线城市,且年轻人流动比率较高。
课题组以调研数据分析为依据,首先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即切实贯彻专业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武汉区域物流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校企共同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物流客户服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货运代理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操作及基层管理岗位。
在明确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确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题组研究认为应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在创新办学体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物流学科范围广、内容多,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尚未形成定论。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武汉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物流企业和企业的物流部门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必须进行明确定位。
物流业是跨行业的复合型服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高,环节复杂繁多,操作性强。无论是从事物流业务管理方面,还是评价和选择物流技术方案、进行物流系统分析以及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面,都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專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现代仓储、运输配送以及单证操作技能,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系统的操作、方案的设计,具备良好的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的沟通及交流技巧的,能够胜任物流业务及管理岗位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基于高职物流专业定位,深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现在高职院校应以内涵式发展为工作重心,当务之急是如何结合市场,加强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高职“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在立足武汉区域经济发展确定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构建了“基于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本、职业素质优先”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的思路,深入物流企业调研,与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针对企业岗位任务开展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物流企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总结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最后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流程,重新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含理论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其次实施 “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及物流企业“厂中校”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一、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小组分工、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既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工学融合的表现。在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成为熟练员工。
最后,改革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一是建立与行业从业标准相接轨的课程考核标准,如引入物流公司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及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将物流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成绩考核相结合,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相关科目考试的学生,可以依此认定学生该课程的学分。二是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小组研讨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测试成绩等。期末考试侧重考核应用能力,凡有一定比重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要求必须进行技能考核。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试行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小组成员、学生本人、企业管理人员都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以往单纯用卷面考试评定成绩的片面做法,引入实践操作、项目测评、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