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激发学生情感为出发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4-04-25

王宝明

【摘要】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一、找准情感激发点

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找准情感激发点,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波澜迭起,富有活力。

设疑引趣“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时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例如:《狱中联欢》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课题中的“狱”和“联欢”各是什么意思?在狱中失去自由的人们,为什么还能联欢呢?他们是怎样联欢的?这些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读起来积极主动。

以画救趣根据学生好动,喜欢画画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画画,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夕照》时,我另辟蹊径,利用“读文、想象、作画、评画、悟文”这一途径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将自己体会到的美丽的夕照画下来。在学生作画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的推移变化,梳理出课文重点介绍的几幅画面之后,学生神情振奋,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后来的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以谜促趣谜语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若能根据特点,配合适当的猜谜教学,定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后写一篇文章,观察前可先出示几则动物的谜语,让学生猜。扇子脚,扁扁嘴,跑得慢,会凫水(鸭子);头戴双尖幅,身上穿棉袄,说话带鼻音,最爱吃青草(羊)当揭开谜语后,要求学生比较这些动物区别在哪里,这样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观察时既抓住一般动作。形态,又突出自身特点,写出的文章具体生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立足思维展开点

体验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和体验。”自主学习是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知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统一起来。那么,如何立足思维展开点,让学生体验情感呢?

媒体辅助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得好:“爱探索,喜尝试孩子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采用了“媒体辅助? 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的教学思路。

我往常以学习课文为主的常规,改成了学生转换角色后进入情景之中的仿作,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一开始,紧紧地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用悠扬,柔情的《西风颂》音乐奠定本课的基调,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揭示本课的训练重点——进行角色转换(转换成朝鲜人民的身份),仿课文结构(话别——回忆——赞美)进行习作,在有感情的读好自己的习作。即于情感体验中学好本文。由于有音乐的刺激,媒体的辅助,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引发了情感。接着,教师又以身示范,为学生作榜样,在电教手段的帮助下成了一位朝鲜老大娘,饱含深情的和志愿军战士话别:孩子啊!让大娘再看你一眼……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灵感被激发了,创作的热情达到了高潮。于是一位小金花,朝鲜大嫂应运而生,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英雄的壮举又在学生的眼前浮现,成了学生笔下的素材,并牵出了万般柔情,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很快的写出了一段段文字。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朗读。互评。互改,学生很好的领会了文章的内涵。以致于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就把那深奥的含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这种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了知识的主动构建。

捕捉学生思维火花? 体验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问、好动、好强的心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能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对这些见解适时肯定,让学生的好胜心不断得到强化,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开发,在体验成功的需要,获得成功感时,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三、强化心灵兴奋点

升华情感一堂课虽然是短暂的,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在课堂上,注意设计引起学生兴奋的兴奋点,就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读”为兴奋点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充分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或静思默读,或低吟慢诵,或高声吟唱,使学生进入课文地情境,充当课文描写地角色,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完《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后,我先指导学生分好角色——叙述人、小红军、陈赓,按照各自的不同的表现,读得“闻如其声。如见其人”。朗读时要特别注意人物得动作、神态。“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要读出小红军满不在乎的语气,语速放慢,强加重音;小鬼把腰一挺,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要读出小红军不服輸的口气来,透出一股倔强之气。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以“演”为兴奋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寓言,童话都适合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最容易使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如《狐假虎威》这一课,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的特点,找准情感激发点,立足思维展开点,强化心灵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把学生认知,意志,情感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