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何娉婷
【摘要】外有证人,内有思妇。本文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概述,来分析它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内涵,得出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所体会到的生命感悟。而其中的游子思妇别离之感让人感受到了当时文人对女性生命情感的关注。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游子思妇 行行重行行
从诗经开始,文人就有在诗歌中来抒写思妇对出门在外的游子的思念之情的这种生命情感的感悟。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也是汉代文人抒情诗发展的最高峰。
一、《古詩十九首》概述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文学史研究者大抵认为是东汉后期文人模仿乐府诗而作。李善注谓“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①。因各篇风格相近,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将其合编在一起,收入《昭明文选》,即《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后代沿用这一名称至今。《古诗十九首》内容非常复杂,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表现了一种抑郁感伤的消极情调,充满了感时伤世的苦闷和哀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在东汉末年腐败动荡时局下一批知识分子落魄失意的满腹抱怨和愤恨不平,以及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古诗十九首》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了其叙事性的营养。它善于抒情,但多是通过叙述客观景貌和叙事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突出的使用比兴手法,诗的意境含蓄而隽永,言近旨远;诗歌语言凝练而又自然,同时也不失生动妥帖。
自《古诗十九首》问世以来至今,文人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古诗十九首》是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在他的《诗品》中是这样评论《古诗十九首》的:“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②明代的王世贞在他的《艺苑卮言》说:“千古五言之祖”。③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评道:“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④通过这些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其突出地显现地位。当然后代学者也有对其做过高度点评的,在这里就不一一熬述。总之,自《古诗十九首》问世以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对它充满敬意,对它膜拜至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辉煌的篇章。
二、游子思妇别离的伤感
这些诗歌的语言质朴,然而含义却非常幽深,温厚蕴藉。清朝学者方东树说:“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⑤诗歌语言不经过修饰,浑然天成。这十九首诗的情感思想内涵包括: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知音难觅的惆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别离的伤感。这些生命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通过感悟《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情感,发现这十九首作品更多是深刻地反映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思妇诗”就是丈夫因最求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远离家乡,游学游宦,而女子独守空门,孤独与寂寞交杂,翘首怅然,日思夜想盼君早日归来,又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长久不得相见,女子在思念期盼、等待中心生忧惧、疑虑,害怕男子移情别恋遂成为女子内心纠结的隐痛。而因时空阻隔不得相见相闻相问的的相思逐渐丰富演变成思妇—怨妇—弃妇等多样妇女形象。《古诗十九首》的思妇作品,不少是从女性角度入笔。首先,这是由于在礼法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
在《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思妇形象,表达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的诗歌大约有九首,其中以第一人称口吻而写的有《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凛凛岁寒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这七首,而以第三人称口吻来表达思妇情感的有《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共两首。这些诗中以男子拟代,发自于女子之口,有表现未婚女子对所倾慕男子的呼唤与表白以及到适婚年龄却仍待字闺中的忧虑、已婚妇女对远游夫君的深深思念和被遗弃女子的幽怨悲愤。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形态各异、情感复杂的思妇形象,刻画出了她们内心缠绵幽怨而又痴情的丰富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这九首诗歌风格哀婉缠绵、意境圆润浑厚。
三、《行行重行行》的思妇之感
《行行重行行》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一位思妇对远行在外的夫君的思念之情。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绛曾《诗谱》),品读这首诗,使人悲感无限,反复低吟,为女主人公真挚而又痛苦的爱情悲唤感动。
此诗开篇叙初别之情,接着叹路远之难,再抒相思之苦,最后以自我宽慰作结语。诗中的女主人公叹息分离的痛苦,相距万里而不能相见的悲哀,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比,但是自己还自我宽心,希望远在他乡的自己珍重。
《行行重行行》聊聊几十个字,字字叙相思之情。第一句五个字,连用四个“行”字,情谊绵长。“行行”意为距离之遥远,“重行行”表示程度的加剧,是谓极,兼具时间之久远,含义更加深沉,不仅表空间,同时兼指时间,时空交错,为此诗极好的铺垫了情感痛苦而又伤感的氛围。“与君生别离”,则是主人公思念之情不能在压抑而由内心深处喷发出的直白呐喊。“相去万余里”,告知读者女子与自己的爱人相隔万里,“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紧承上句,道路曲折而又坎坷,关山遥远。因而才会后“会面安可知”的无奈与担忧!在东汉末年,当时战争频发,社会动荡,又加上那时的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进而就可想而知相见也就变得遥遥无期了。然而,别离越久,会面愈难相思之情也就愈加别得浓烈。女主人公在极度的思念自己爱人之中思绪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世界万物都用眷恋乡土的本性,何况人呢?这两句诗句艺术高湛,运用比兴手法,表面上比喻远行的游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就更应有思家归家的道理了,同时也暗喻了思妇对远行在外的游子的强烈相思之情。“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这两句诗句是女主人公的自述,自从与征人别离后,“我”就变得容颜憔悴,日渐消瘦,但你为何还不归来!看似抱怨,实为是更加深刻的表达女子的极度相思之情。“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一句诗句女子在想象可能是浮云遮住了白日,挡住了爱人的归来之路,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彷徨之中。在这里作者通过由女子的思念引起各种对远行爱人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思念之情才显得更加的刻骨铭心,愈加的深婉含蓄,动人心弦。猜测、怀疑,当然不能使游子归来,极度相思,只会使自己形容枯槁。正如作者所哀叹到“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从这里可以看到女主人公不仅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思想。这样的相思伤情并不能改变什么,无任何的帮助,与其在这里自暴自弃,自我哀怨,憔悴不堪,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住青春容貌,以期相会之时。正如《饮马长城窟行》中游子书信告知思妇一样“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至此,女主人公以满怀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的相思离乱的歌唱。
综上所述,《古诗十九首》的那些无名无姓的作者们,即使处于动荡的年代,然则对爱情的感悟一样万古流长,感人至深,至情至真。《古诗十九首》能流传至今,是因为这种情感和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共的。文章通过对《行行重行行》的情感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的伤别之情,继而把握在动荡岁月文人对人的生命情感的感悟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善.文选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钟嵘.诗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王世贞.艺苑卮言[M].凤凰出版社,2010.
[4]刘勰.文心雕龙[M].内蒙古出版社,2009.
[5]方东树.昭昧詹言[M].人民出版社,19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