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之管见

时间:2024-04-25

【摘要】在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半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和基本框架。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半自主式

《高职数学》作为一门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通过教学,在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是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形势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地阐述了关于实施“半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设想和基本框架。

1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是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数学课程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高等数学的学习要以中学的初等数学作为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来自普通高中的“普高生”和来自中职和技校的“三校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别比较大。目前比较热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为学生“课前预习”,更加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初等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真实接受能力,一味地按照既定计划授课,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跟不上,学不懂”的状况。而因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讲授教材中有的,对之外的内容几乎不涉及,造成多数学生背景知识缺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解过全过细致使学生没有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而得不到应有的思维锻炼。上述教与学脱节的现实表现足见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及探索革新之路的必要性。

2“半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设想

如果要问“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恐怕答案因人因课而异,但从现状看考量优劣的标准绝离不开“吸引力”、“参与度”和“开放性”这三项基本指标,凡是能让指标增长的举措都应视为改进方式。本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现代教学理念,笔者设想将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局部地嵌入到高职学生《高职数学》课堂上来,即实施所谓的“半自主式”教学模式。具体设计和粗略的实施方案如下。

2.1前期准备

第一步,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可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将其按照兴趣、能力、水平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为便于讨论一组5~10人为宜,同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从而起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第二步,在充分掌控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教师需将教材内容按照“难”、“中”、“易”分成三大块,其中“易”、“中”的部分留给学生课下自学,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教师只进行适当地点评,而“难”的这块内容一般教师要重点讲授,并给予学生提问、思考和练习的时间。最后,考虑到初学的缘故,教师应推荐若干经典的参考文献,告知学生查阅资料是学习的基本功,不仅有助于培养兴趣,而且还可以拓展知识面。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必须在开课之前或之初完成。

2.2学生角色

在单凭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充当“记忆机器”或者“书呆子”的角色。而在新模式下,认识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质疑、理解、反思的链条得到了修复,学生具有了更大的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可以大胆的质疑,可以展开辩论,可以凭兴趣交流,甚至可以挑战教师的权威。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既锻炼了思维,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3教师角色

“教什么?怎么教?”是设计新模式的关键所在。随着学生角色的转换,数学教师的功能也由百分之百的“授业”转变成“传道”、“授业”、“解惑”兼而有之。“传道”就

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渔”的意思,即传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授业”就是只教学生“不教不能懂”的知识点;“解惑”包括普通的答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问题以及布置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在新模式下,数学教师负责设计方案,把握方向,测评成效,总结经验。

2.4效果评估

综合评价体制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估两部分。学生自评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动态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评估则可以采取阶段考核、比较研究以及期末测试三种办法。比较方法的操作可以预先设置几个重要参数,如“吸引力”、“参与度”和“开放性”等,将传统模式与新模式进行比较,看看结果如何。至于权重问题,问卷与比较两种方式由于参考价值较大,故理应占据2/3以上份额。

3结束语

关于“《高职数学》教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又是转变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发动机”。文章阐述了《高职数学》课程实施“半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能性、基本设想和大致框架,思想来源于教学实践,也必将回到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晶地.高职数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萧树铁.高等數学改革研究报告[J].数学通报,2002(9):3

[3]陈义安.兴趣驱动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数学,2010(7):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