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5

邓琪川

【摘要】以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涵,问题,对策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2005年,北京市在制定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写入规划的总体报告中,第一次规划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设想,计划用1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宜居城市。同年,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把宜居城市表述为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任蒴(2011)认为“宜居城市”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能够适宜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主要有两种定义,即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宜居城市就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十分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仅仅指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指的是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的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生活以及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不仅仅指的就是适宜居住,还包括了适宜出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李家凯(2013)认为宜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宜居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愈刮愈烈的城市“广场风”、“大学城风”、“会展中心热"、“标志性建筑热”,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承载着城市文明与发展的特色文化的空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城市间建设陷入了一个“巨型结构游戏”之中。完全的城市,既需要外观上的美感,但更需要关注其内在品质上的提升。换言之,建筑只是城市的骨架,而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魅力才是城市文明、有序、公正、宜居发展的灵魂。

(二)城市的过度膨胀阻碍了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的过度膨胀,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题、各种社会问题等。 这些问题夹杂在一起,就使得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不宜居”

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第一,土地被大量囤积,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不足,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第三,住宅房价畸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

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以塑造城市特色为主要任务,唤起城市作为文化子系统在城市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城市特色的塑造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文化的创新。一方面要保留保护和挖掘现存的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的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城市空间,创建新时代的城市特色。

(二)科学规划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一,新建城区采取“小综合、多组团”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组团。组团内集居住、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建成组团,组团之间用绿地间隔。第二,发展微型中央商务区, 形成城市多中心格局,避免人口过度向城市中心集中,形成中心地区建筑群热岛效应,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

第一,把对外服务的功能安排在城郊交通枢纽地区,适度聚集行政服务功能,促进CBD与周边城区共同实现职住平衡;第二,按照服务行业区位要求进行布局,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改进分配性服务业布局;第三,规划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城市特色和主攻方向培育产业园区,加强知识传播和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整个集群的业务机会,同时方便开展对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任蒴.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 ].改革与开放.2011(10) .

[2]王景全.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J ].城市. 2013(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