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审计风险控制

时间:2024-04-25

吴明波

[摘要]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内部控制

审计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防止错误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者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误和舞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一、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

1、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重视价值观和道德观规范建设。因为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价值和道德规范基础上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每个控制员工目标明确、价值道德趋同,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自我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总纲,所以重视价值观和道德观建设,对降低审计的风险意义重大。

2、更新管理观念,提高控制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对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时时刻刻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不斷吸收先进的经营方式及管理模式,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优势,努力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时更新知识,熟习财会、法律、投资、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积极参加后续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素质,并有能力承担内部控制的职责,才能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激励与诱导机制。一是建立一个“人为为人”良好互动机制,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内部控制人员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制定合理的人事政策,使职务高低与控制能力和效力成正比的关系。三是出台奖罚分配方式,如将工资划分为若干等级,经过考核后循序渐进,奖金按控制质量来进行分配,出现质量问题按影响程度罚款等。由此来激励控制人员的积极性,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4、健全组织结构,授权明确。组织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审计客体的生存,也影响着审计风险的高低。组织结构中的各个机构、部门都各有自己的职责,明确授权与责任的关系,采取必要的步骤,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5、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国际惯例是企业先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出具对外报告,尔后由审计主体再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加强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内部控制的缺陷上报高级管理层,使其得到合理解决,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6、优化审计方法。在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方法。如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适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它是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但审阅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法,运用审阅法常常只是提供审计线索,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必须将审阅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交叉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这样所获得审计证据不论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都显得更为充分,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7、内部审计要外部化内审外部化是指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全部或部分承担,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前者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后者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外部化具有一系列优点,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它们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有一套保证审计准则受到遵循的机制,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同时,还为企业降低成本,因具有比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知识,可以提高和稳定审计质量。

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法律法规和法律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是非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审计的法规应除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方面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内部审计,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体制的要求。内部审计如果不能对迅速变化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映,存在改变的滞后,就会面临地位下降、衰落甚至被忽视的风险。作为加强内部监管手段之一的内部审计工作已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消除的,内部控制完善与否,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因而内部审计的核心应是风险管理,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减少固有的职业风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