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4-04-25

郭希军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和进步,人的全面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具有新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主体人格的完美发展;各种需要的合理满足。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主体人格 社会关系

一、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个体的身心和谐及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的生理素质,是指人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有条件去从事各种活动,即人的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人有充实饱满的精神,昂首向上的活力。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前提,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心理素质是在遗传条件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体特征。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的物质基础,心理素质也影响着生理素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们不但衣食无忧,满足了物质需要,而且医疗卫生条件也逐渐提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但是,在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心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传统价值的失落,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的生存片面化,工具理性和功利原则被过分推崇;大众文化泛滥,导致文化商业化,内容肤浅化;消费主义盛行,人们过渡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等等。因此,心理精神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人完善自身的主要内容。

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否则,没有强健的体魄,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人的生活就会片面化,更有甚者会误入歧途。不健康的个体,只是一个畸形的、残缺的人,不是一个完整、合格的人。西班牙思想家阿特嘉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称为是一种“失业式的生存”,认为对于生命价值的否定要比死亡本身还要可怕。因此,灵与肉的完美与和谐,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也指出,不加思考地生活等于徒费时光;伊壁鸠鲁将幸福理解成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这都说明,全面发展的人应是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的人。

二、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对象世界的复杂性和主体需要的多样性形成了人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活动能力包括劳动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能力等,也就是创造物质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或表现在外,或潜伏于人体,即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集中体现,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体力、智力、感觉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动力量。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是人从事自觉能动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活动内容的全面生成和高度发展,也指个人活动形式的完整性和可变动性。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提出要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关系的人”。认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

人的能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的系统。只有作为人的力量表现的主体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整个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可靠保证和基础。

三、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人不是简单自然状态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必须遵守为主流社会所共识的游戏规则。如果无视或游离于这些规则之外,则不会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社会关系包括人与社会、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它是人本质的展现和重要内容。

人首先是社会、自然的产物,依赖社会、自然提供的条件而存在、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首先处理好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互动中达到和谐、持续发展。分工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的前提。人的社会关系是在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社会主客体间的社会性行为。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必然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迅速发展。在原始社会,交往决定着劳动,劳动的性质是受交往关系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又受劳动的决定。在将来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人类占有和支配社会生产力的成果,以及由此形成的渗透到一切方面的联系,交往才能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财富和根本力量。

列宁曾把社会关系概括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全面性,“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由不充分发展向充分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随着分工、交换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和推进,我们居住的地球成了一个“小村庄”。人的社会交往范围更加扩大,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只有摆脱个体的、分工的、血缘的、地域的、阶级的、民族的狭隘界限,积极广泛地参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包括同世界的交往,实现人与自然的、社会的和谐,才能造成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人的关系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上,而且表现在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上。事实上,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还是比较丰富的,市场经济以其独有的机制,把各领域各层次的人联系起来。但这种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的发展都贫乏化、片面化、畸形化。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关系方面还表现为废除那再生产非人关系的私有制,才能实现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

四、主体人格的完美发展

人的主体人格是指人的个性化程度,它包括个人倾向性和社会人格特征。由于个人的自身状况的不同以及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差异,每个个体的人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个人倾向性特征制约着个人的活动方向和方式,影响着个人的社会行为,决定着个人的活动效率。社会人格特征是个体在社会上的表现,是人与人相区别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自然共同体”中人与人相互依赖,个性不突出;在“经济的共同体”中表现为物的依赖性,个性遭到压抑和束缚;只有在“联合体”中,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而又各具特性的人。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主体个性的发展。不但尊重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而且还寻求主体意识的自由表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要求个体的气质和形象更加完美、更加优化,以及个性要素的全面共同发展:精神上真、善、美的高尚追求,科学理论上的认知追求、实践精神上的价值追求,艺术上的审美追求及哲学智慧追求等。个体人格的形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每个人的品格中也增添了富有强烈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人的品格和精神风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加强人的品格教育和锻炼,尤其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把个人的利益和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之中。

五、各种需要的合理满足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实践的存在,“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这是有机体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但是,人的需要与其他生物的需要有着本质区别。人不仅具有其他生物所具有的自然性需要,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了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等其他生物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自身价值、生态环境等需求。人的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从片面需要到全面需要,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从具有占有性的需要到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这一过程体现出个人需要的相对丰富性、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也充分证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人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和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这是人的自然性的生理需要。随着衣、食、住、行的解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即要求文化的发展,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等。处在一定社会中的人还要求丰富、全面、多层次的社会交往,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体现自己的尊严和人身价值。在现代社会,因为大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生态文明。恩格斯曾经把社会成员对劳动创造的社会产品的消费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资料。这实际上也是基于人需要的层次性而区分的,即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和发展创造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物质财富的享受者。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需要的最本质的满足,是根据人对自身利益、生存、发展的需求不断实践的过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