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科学探索

时间:2024-04-25

郭译曌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它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计算教学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培养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探究

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因此计算教学历来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运用好主题图并与情景的创设关联

(一)主题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与实践学习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主题图的选择必须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留心把握教材中的主旋律。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主题图中给出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不会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P58整十数、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邮递员叔叔的工作主题图,从中有一条信息是“邮递员叔叔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50封信”。让学生根据这条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在执教时删去了50封信这个信息,这样只用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这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更有利于针对性引出教学内容而不影响实际的教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整十数天数送多少份报纸,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整十数天数送报纸多少份,则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出学习内容。

(二)如何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只是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严重。而最初,教师们关注的只是设计内容新颖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又没有明确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必然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景,用什么样子的情景,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情景。

(三)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下的创设情境

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是要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理解,以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法则的同时,要及时抽象的归纳出计算法则,而不要仅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上。运用“迁移”促进法则的掌握。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的法则。

二、如何安排好练习是重要环节

不同类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量和不同的练习难度.如练习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性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量要求,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使他们在练习中各有所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如在设计解方程的练习时,设计这样两组习题:

A组3x+6=12.61.2x一5.6=1.678—3.6x=6

B组0.1x—0.4×5=1.292+2x=21.845.8×( )+0.64=7.6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会使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新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在设计和组织练习时,我们可以在练习内容的应用性、练习形式的趣味性、练习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创新,设计富有情趣的练习,吸引学生,让学生陶醉其中,产生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出示了两道回文算式“24*63=36*42,69*64=46*96”引导学生形成猜想,并动手去寻找这样的回文算式,即达到了巩固笔算的目的,有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三、算理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基础,抓好算理教学是关键

(一)教具直观演示,分析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时可创设“猴子分桃子”的情境,先让学生自已动手分一分:把4篮(每篮装10只)又8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分到几只桃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直观演示,将分桃的过程与除法竖式的书写对照起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分的过程是怎样在竖式上逐步完成的: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故商2应写在十位上;再将8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4个一,故商4应写在个位上。通过这样的操作演示与启发引导,既使学生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又使学生明白了除法竖式实质是一种合理简便的笔算书写形式。

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主动地去探索计算规则。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34+2 5,可先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3捆4根加上2捆5根,该怎样加?从“捆与捆加”、“根与根加”过程中体会“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紧接着结合摆小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相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为了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方便起见,列算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而抽象出34+25的竖式写法。象这样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充分感知建立表象的基础上,再竖式计算,不仅使学生领悟了算理,同时又为法则的概括打下了基础。

(二)结合实际

理解算理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我们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可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元、角、分,讲清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2]罗婷.运用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数学计算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

[3]张文博.让计算教学彰显生命活力[J].教育革新,2007,(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