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时间:2024-04-25

文/李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当前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书记在2016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现状

1.1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组织模式被普遍推广

思政课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逐步深入,历经了“初步认识—尝试利用—深度开发”三个阶段。从2012年国外视频网络公开课在国内引起“淘课”风潮之始,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思考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构建,MOOC、SPOC、翻转课堂等思政课教改探索随之而来,国内一批高校纷纷推出思政课在线课程。“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应用“慕课”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学校并不多。相比较而言,复旦大学牵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上线时间最早,而清华大学开设的四门思政课“慕课”课程最全,其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让学生通过线上作业、读书笔记,获得成绩和学分。据媒体报道,共有1000名校内学生在线学习,预选的时候这一数字接近2000人,校外还有近万人一起通过网络上课。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欢迎的“微课”“流程再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就是试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典型案例,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让学生青睐有加,也为高校思政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2 精品资源共享课广泛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对思政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建设了精品资源共享课,从而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思政课程资源的共享。

1.3 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课堂”紧密结合

有的高校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集思政课网络教学、在线视频课堂、数字资源管理、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其功能包括资源管理、教学、交流工具、考试测验、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一方面,通过“线上”向学生提供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完成思政课知识性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思政课教师课堂对重点难点的深入讲解,促进学生完成思政课认知性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这“两个课堂”的紧密结合共同打造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逐步融合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逐步融合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及表达自身观点的途径。同时,师生关系也逐渐由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些高校的积极研究和探索,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1.4 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平台被尝试使用

发展至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再一次将思政课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这也标志着思政课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进入到深度开发的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开启了云教学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变革的趋势,自觉加强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尝试使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教学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专业背景,在APP上上传、发布各类资源,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投票等各类活动,这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养成,真正使“教”与“学”实现辩证统一。

1.5 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的教学课件被大量制作和使用

在“碎片化”移动阅读和大众娱乐日益泛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们普遍喜欢即时刷新、图文并茂、动态声影、娱乐交互的电子阅读,不喜欢纯文字呈现、思维深刻且需要沉浸阅读的纸本书籍,部分大学生更不喜欢主动学习理论抽象、长远见效的思政课,不能正确处理感性兴趣与理性思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花费巨量的时间与精力,聚合信息海量的教学资源,并制作出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网页嵌入、智能推送、甚至是弹幕飘溢的多媒体互动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2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

目前,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使用,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日益信息化和智能化,但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结合”而非真正“融合”,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策略等并没有因为新技术的使用而发生根本性转变。

2.1 部分教师错把使用信息技术当成教学目标

新媒体新技术说到底还是教学手段,手段最终是要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目的服务,无论什么时候不能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现在有这样的倾向,有些思政课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需求,过于注重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形式,把精力都用在了手段的设计运用方面,形式宏大,内容空虚,忽视思政课教学的内涵,最后没有明确表达的思想,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应有的知识积累与素养的提升,这种融合不是成功的融合。有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课件,使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灌”,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难以提升。

2.2 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够

也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对新媒体新技术不重视,加之部分高校对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还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没有让教师们及时学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模式不了解,对新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最多就是制作PPT上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在这些思政课教师眼里,学生的手机就是负面产品,学生在教室用手机就是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想方设法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没有认识到手机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帮手。这些思政课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使用论坛、贴吧、QQ、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交流平台,没有加入任何班级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交流很少,从而影响了思政课育人效果。

2.3 部分教师鉴别网络信息、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不强

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容比较抽象,体系较为庞杂,教学难度大,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话题,搜集丰富的案例资料,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有时候却缺乏一定的标准与要求,部分思政课教师把来源于网络资源的信息与案例仅仅是通过个人的解读就运用于思政课教学,可能会有失恰当,离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远;还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知识与新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强,容易出现“重理论知识,轻案例分析”或“重案例分析,轻理论知识”的问题。

2.4 学生获取知识的浅表化和离散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获取信息资源的便利,但学生从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浅表化和离散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运用网络的实用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不仅导致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盲从性越来越严重,也造成了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弱化和理性思考能力下降;从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微视频等碎片化的学习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容易在学生的认知的获得与信仰的形成之间造成某种障碍。

3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是点缀,不是简单地占有现代信息技术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而是深层次渗透,必须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是一般的“嫁接”,而是“基因的重组”,即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体系的重组、教学环境的重塑,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并重新思考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学思路的创新等等。

3.1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是为了贴上信息化的标签而用,而是为了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而用。新媒体新技术只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它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比如,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形式,生动的情景设计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过多运用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设计反而会冲淡主题。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服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紧贴教材中的基本原理,秉持理论的系统性,构架完整的逻辑体系,防止因单纯注重形式造成知识的碎片化。

而且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重在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价值的渗透,而实现这种引领和渗透不能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更需要充满激情的教学情境:教师掷地有声的启发;学生面对面的讨论;师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有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才是真正的思政课。

3.2 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要互为补充

高校应积极开拓思政课网络教学空间,搭建思政课教学微平台,充分运用微博、教学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更新和传递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应建立自媒体互动终端,这样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自媒体互动终端上提醒学生进行预习、复习,还可以在终端上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自媒体互动终端中,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资源共享课等多种课程形式进行教学,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第一时间利用自媒体互动终端关注学生对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的态度,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点拨,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并利用自媒体互动终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开拓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3.3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当代大学生可谓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熟练运用着五花八门的自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善于学习和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创造着层出不穷的网络用语,有着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技术条件,要想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不断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运用、视频剪辑、微课制作等相关知识,能熟练制作和运用课件,熟练运用QQ、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相关部门要大力实施教师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思政课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4 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乃至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这一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