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

时间:2024-04-25

文/阴怀芬,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

1.1 利益驱动

企业财务指标的增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层人员的薪酬,部分管理层人员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获得更高的薪酬,会通过人为修改的方式变动财务数据,在预期报酬计划范围内刻意的调整财务指标增幅。

1.2 会计制度的可选择性

尽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多种规定的限制,但由于会计准则、税收体制等的不科学和不完善,加之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繁多,所以上市公司在选用具体会计方式时体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从而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动机。

1.3 上市制度的设计

关于上市公司的退市条件,有关准则中规定连续三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的上市公司,相关部门会要求其暂停在证券市场上的一切活动,如果无法在准则规定期限内弥补亏损,上市公司就将接受退市的处罚。因此,上市公司一旦被划入PT、ST行列,就会在退市危机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另一方面,为了在资本市场顺利融资,出于证券公司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财务指标考核要求较高的考虑,一些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一般的上市公司为了拥有再融资的资格,也产生了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指的是会计准则规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监管现状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等企业外部的环境。上市公司管理者必须在遵守现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盈余管理。公司开展盈余管理的主要现象就是公司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与实际经济事项存在一定差异,过度开展盈余管理活动的上市公司会在会计准则制度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其次,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为了让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保证我国经济市场保持在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中,政府部门会对当前市场运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行针对性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市场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因为国有企业是直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的。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会受到政府对企业经营业绩期望的影响。

2.2 内部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等与企业本身有关的因素。首先,合理性、完善度越高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力越大,从某种程度而言,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水平成反比关系。其次,盈利能力与公司规模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力较为相似,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公司所处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联系,快速成长期的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因为经营范围的扩大和业务事项的层次化发展给盈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速度与盈余管理属于正比关系。

3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3.1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虚假会计信息的减少都可以通过控制审计质量来实现。要让审计在经济市场中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首先,要建设并坚持完善审计准则,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审计业务准则体系;其次,要致力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再次,从经济、精神和工作方面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最后,需要审计职业界的证券监督部门增强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3.2 完善会计准则建设

在会计准则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盈余管理活动是受限最小的时候,但往往会因为缺乏限制而出现很多不恰当的行为。对此,需要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尽可能的减少或删减会计准则具有选择性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通过控制实施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来减少上市公司开展盈余管理的空间。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类似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新问题,这些都需要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会计准则才能有效处理解决。

3.3 调整业绩考核制度

大部分企业现行的业绩考核都将重点放在了利润性指标上,但是依据权责发生制计算而来的利润容易发生应计项目管理,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适用于长期和短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指标的选择最好制定为经济增加值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报酬制度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而当前部分上市公司报酬的制定与企业价值相脱节,管理层往往会在不考虑企业长期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一味的为了获取报酬作出一些利于增加企业当期盈余的举动,但这对于股东财务决策没有一点促进作用,这种的做法还容易引发利润操纵行为出现。因此,需要打破以固定工资为主体的报酬制度,适当的提高风险收入比重,或者通过增值权益、业绩股份、经历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化解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