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 本刊编辑部/文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会见各成员国代表。“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运作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和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亚投行未来运行的“基本大法”。根据“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域内成员持股比例为75%,域外成员持股比例为25%。按照协定规定的原则计算,中国以297.804亿美元的认缴股本和26.06%的投票权,居现阶段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亚投行采用简单多数、特别多数和超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总部设在中国北京。亚投行协定的签署表明亚投行离正式开张已经不远。
亚投行协定的签署及运行,中国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一贯的理念,即愿用自身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区域合作提供公共产品,也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基础设施缺乏一直是困扰亚洲区域合作的一大障碍,融资难则是基础设施缺乏的主要原因。鉴于此,亚投行专门聚焦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旨在通过加强对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亚投行协定的正式签署及即将迎来的正式运行,首批投资项目将陆续登场,亚投行框架下的区域互联互通将正式启动,这必将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契机。
7月8—1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南部城市乌法举行。“金砖”“上合”在同一地点同时举行尚属首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然,比起时间地点上的重叠更重要的是,双峰会取得了多项实实在在的成果。其中,以“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全球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为主题的第七次金砖峰会通过《乌法宣言》,五国共达成77项共识。就在金砖峰会刚落幕不久,“金砖银行”也在万众瞩目之下于7月21日在上海浦东挂牌成立。“上合”峰会亦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启动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强化安全合作等成为新亮点。此外,“金砖”“上合”集体发声,承诺共同维护二战成果。
“金砖”和“上合”都是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适应国际形势变化所建立的新兴多边组织。这些新兴多边组织,要么在经济合作领域具有突出表现,要么在安全合作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又积极超越传统功能领域的合作,向其他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拓展合作,成为全球治理框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批新兴多边组织每年峰会,都能取得不俗成果,都能找到组织成长的新增长点,都能为区域治理或全球治理带来新的亮点。这批新兴多边组织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日益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6月28日至7月3日,李克强总理赶赴欧洲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同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短短五天时间,出席近40场活动,签署70多份协议,体现出此次访问的高效和务实。访欧期间,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的装备制造进行大力“推销”,与法国、比利时等签署近700亿美元大单,承诺积极参与欧洲315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并使“一带一路”与欧盟“容克计划”实现对接,努力与欧洲实现第三方合作,开辟中欧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就任总理三年来,李克强“深耕”欧洲,足迹遍及欧洲十国,带回近千亿美元大单。
当前,中欧都面临发展困境。对欧洲而言,是如何摆脱债务危机困扰,恢复经济增长。对中国而言,是如何深化改革,直面经济下行压力。面临发展困境,欧洲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进行“再工业化”;中国则强调要调整经济结构,稳步推进“城镇化”。在此背景下,中欧双方具有巨大合作空间。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呼吁欧洲技术要与中国制造相结合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中欧双方要加强与第三方合作以实现“三赢”,这种思路恰恰是对中欧面临的发展问题所开出的最好“药方”。只要中欧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将彼此发展战略进行协调、实现对接,双方经济合作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最终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根据全面协议承诺,伊朗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并将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从约1.9万台减少至6104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五年,对伊弹道导弹技术转让禁令最迟在八年后取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境内可疑地点进行核查,确定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后,联合国、美国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如果伊朗方面违反协议,相关制裁将在65天后恢复。毫无疑问,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对伊朗经济发展是重大利好,同时也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有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能最终尘埃落定是美伊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伊朗核问题这一世纪难题能否最终化解还有赖于协议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目前,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需经过联合国安理会和美国国会的批准,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计划相关信息的审查也需要数月时间,或许协议达成之后的互动进程更为关键。就在协议签署后不久,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便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伊美关系不会因近期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而有所改善。事实上,美国也担心对伊经济制裁解除后,伊朗会利用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来发展军事力量,从而对中东地区局势造成负面冲击。显然,美伊双方并没因协议达成而使互信有所增强,双方关系能否真正改善仍需时间来检验。
7月20日,美国与古巴重开大使馆,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自1961年美古全面断交以来,双方维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抗,其间美国对古巴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和政治上的孤立,甚至还策划了诸多起针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暗杀活动。然而,美国的层层压力并没有把古巴压垮。既然孤立和制裁无法使古巴就范,美国最终便只能选择接触了,而古巴也需要通过恢复与美国的关系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此动力牵引之下,美古双方最终实现了“冰释前嫌”。
然而,恢复邦交并不等于美古关系正常化已经完全消除了障碍。事实上,美国能否完全解除对古巴的贸易、金融和经济制裁仍存在很多变数,特别是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背景下。更何况,美国对古巴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仍说三道四,而古巴则强烈要求美国撤出关塔那摩军事基地,这些根深蒂固的矛盾并非短期内可以化解。2016年美国将迎来大选,下任美国总统是否会像奥巴马那般积极推动美古关系恢复发展也不得而知。面对如此多的分歧、矛盾和不确定性,美古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并非易事。
7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对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期间奥巴马在第六届全球创业峰会和非盟总部发表了演讲。其中,全球创业峰会由奥巴马于2009年亲手缔造。2015年峰会上,奥巴马承诺要联合银行、基金会及慈善组织筹集十亿美元,以支持全球创业发展,尤其是非洲妇女和青年创业。同时,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对美国总统而言也是首例。无论从反恐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相比其他非洲国家都具有重要性,这成为奥巴马访问非洲选择这两个国家的重要原因。
尽管非洲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向来处于边缘地位,但是自奥巴马执政以来还是倾注了大量精力,其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美非关系中传统的“援助—受援”模式,重拾商业原则以促进美非贸易和投资关系进一步发展。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与非洲召开了首次领导人峰会,出台大量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倡议,如电力非洲、贸易非洲等项目,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推动国会参众两院顺利通过《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然而,以上种种倡议多是在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达成,此次选择即将卸任之际访问非洲,也无非是希望积累更多政治遗产。然而,在即将交出总统宝座之际访问非洲,难免会使其影响大打折扣,甚至让人产生疑虑,奥巴马所提出的众多倡议在后奥巴马时代能否得到有效执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