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客化组织的“创客激励”体制研究

时间:2024-04-25

文/李敏杰,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1世纪,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催生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济形态等。以“创新、创业、分享”为主题的“创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海尔张瑞敏在转型、创新、拥抱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提出“公司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以达到“自主创业、自主管理、自主驱动” 的循环发展模式。

1 创客化员工特征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Maker”,创客以“创新、协作、共享”为主要特质,他们善于发现并找到问题,想出创意和点子。创客化,概括起来讲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发展平台,所有员工共享公司资源,以“一切围绕市场、一切围绕客户价值”为目标,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组织内部的微创业者,自主组建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组织。概括起来,可以用“开放”和“互动”来形容创客团队中的工作开展氛围,创客化组织中的员工有以下明显特征。

1.1 基于项目而聚合

创客化组织中的员工本质上是基于项目而形成分工协作的人员个体。传统组织中的员工对组织架构下的部门归属感更高,强调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以及各层级各部门间的职能界限划分及衔接。而创客化组织中的员工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的自主性、工作成效的要求更高。

1.2 拥有三权的创业者

严格意义上的创客化组织中,员工应该定位为拥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创业者,此三权从公司下放到员工,公司变成了创业者的创业平台、资源共享中心,而组织中的员工则由单一岗位的具体执行人转变成了一个个项目的微创业者,可以自主决策,自由支配资源,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将由凭借外部推动产生转为内部激发产生。

1.3 基于项目进行跨界工作

在创客化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更注重员工在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上的工作贡献度。创客化组织中的员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掌握的资源不同,以推动项目完成为目的而组织在一起并进行分工协作、交流分享、资源分配,部门和岗位的界限被打破。故而,跨越部门和岗位,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工作模式是创客化组织中员工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员工创客化的挑战

基于创客化组织中员工“自由、开放、创新、共享”等的特点,相应的对组织的管理意味着有更大的挑战。

2.1 对传统公司组织模式的挑战

传统公司组织模式下,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遵循于“组织权威”而得以存在和展开,员工的个体诉求需要依附于“组织目标”的完成而得以实现。在创客化模式下,员工个性化得到释放,必然也将与公司的组织权威产生碰撞和摩擦。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体诉求之间如何有效保持统一,这是创客化模式下必然引发思考的问题。

2.2 对传统雇佣关系的挑战

由于创客化模式下的员工对于传统公司组织架构归属感天然的寡淡,传统的“公司--员工”雇佣关系也将受到挑战。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很难用忠诚度来界定,而创客化组织中员工得到三权后,如何在公司层面上保证依附于一个具体项目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项目团队,也将是创客化模式的一个重大挑战。所以组织权威程度和三权下放程度之间,必然需要寻找到一个对于组织和员工都有利的平衡点。

3 员工创客化下的“创客激励”体制

对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任何组织都避免不了的课题。如何激励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研究项目。在传统的组织中,我们常说员工要正确的做事,而领导要做正确的事。那么在创客化组织中,我们要强调员工做正确的事,那么如何激励员工,让他们愿意成为实现公司远景目标的创客做正确的事呢?

3.1 打造企业内部创客平台

创客化以创新为基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点子,而且要具有可行性,要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论证等。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建立企业内部“专家组”,对员工的创客计划进行论证和跟进指导,以便于成果转化。也就是说,创客化组织中必须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创新,激励成功。

3.2 打造员工自我决策机制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公司通过平台搭建,共享各种资源。随即而来的就是权力下放。各层级员工不仅能够及时掌握信息,而且能够有渠道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沟通,在沟通互动中,发掘价值,基于授权成为组织的决策者,项目引领者。通过权力下放,可以使得员工拥有更多的资源支配和使用的便利,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可以说下放权力下的自我决策机制,是创客化组织“创客激励”机制的内在核心动力所在。

3.3 创客化员工“利益共享”机制

员工创客化模式下,公司作为股东的代表方是资源的提供者,而公司的客户则是利益的提供方,与此同时,创客化员工则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而得到利益。正是上述关系中对公司和员工角色的重新定位,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代替传统公司组织模式下“薪酬分配”机制,才得以使得传统公司模式向创客化转变。“利益共享”机制是根据员工达到既定目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约定“付出回报”,而公司更多作为提供资源的股东角色,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更多的是由利益相互捆绑。

【参考文献】

[1]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

[2]谢莹,童昕,蔡一帆.制造业创新与转型:深圳创客空间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3]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