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在国有企业中如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时间:2024-04-25

文/胡旭阳,国网池州市贵池区供电公司

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分析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16年10月***总书记在***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肯定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也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秉持党建工作与公司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党建工作新成效为加快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党建工作意识淡薄。

其一,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具有营利法人的特点,体现在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追求上。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过分关注,对其经济效益的过分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内党建工作意识淡薄,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其二,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有所把握,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党建工作见效速度十分缓慢,导致部分政工干部在从事党建工作中缺乏干劲,从而弱化了党建工作;其三,由于企业针对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政工干部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惯性思维”、“经验主义”盛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成效不理想。

2.2 党建工作形式和方法单一。

其一,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思路,因循守旧,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畏难情绪,没有从根本上积极转变党建工作态度与方式,导致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的渗透力较弱,广大职工队伍没有积极参加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来,缺乏一定的凝聚力,与现实生活工作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其二,党建工作与当前国有企业形势任务要求滞后,缺乏一定的生机与活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党建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不足,开展党建民主工作缺乏规范性,党建工作人员出现思想上的懈怠与疲弱,导致党建工作乏力,滋生和蔓延了一些不良因素,引发了信任危机,间接影响了广大职工素质的提升。

3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系统的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指标评价体系细化考核内容,根据内容性质、重要程度、考核维度设立不同等级指标内容和评价形式,并对照指标建立定期分析机制、调研检查机制和定期通报机制。做到量化考核、定性评价相结合,设置可考核、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科学管理、注重实绩,全面客观评价党建工作。

着眼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水平,推动公司党的建设得到根本加强。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与企业负责人薪酬、评先评优、干部任用挂钩,并作为评价党组织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3.2 提升党建工作创新能力,丰富党建工作载体。

通过举办主题道德讲堂、主题演讲等多样化活动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党建形势任务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互联网载体,采用图解、PPT宣传页的形式开展主题宣传工作。

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用组织的凝聚力和文化的融合力把国有企业的党员队伍凝聚起来,不断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用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组织作为滋养先进文化的价值坐标,实现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3.3 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党的领导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从宗旨上、目标上、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在国企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充分体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靠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内嵌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让国企党建的独特优势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切实践履。

[1]薛平阳,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2012(6):200.

[2]吴娇,浅议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3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